鳴奇 作品

第2046章 滅秦(四)

    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候多。五營屯北地,萬乘出西河。

    單于拜玉璽,天子按雕戈。振旅汾川曲,秋風橫大歌。

    從涇州往西二百里,便是歷史上的古漢蕭關。

    蕭關是關中四至,而漢蕭關臥於隴山之中,在六盤山山口依險而立,扼守自涇河方向進入關中的通道。

    歷史上秦蕭關、漢蕭關、唐蕭關、宋蕭關因為防禦敵軍不同,所以位置各不相同,但皆稱蕭關。後世蕭關已經不僅僅具體指哪一個地方,而是已經成了一個地理名詞。

    同羅朵兒留守原州之後不久,便率軍南下,移師蕭關。

    此時的蕭關,尚是漢蕭關,位於後世的固原東南。

    同羅朵兒手中有萬餘人,看似兵力充足,但其中有八千人是翟長孫帶來的關西新兵,真正能戰之兵,只有兩千同羅部的舊騎。

    以兩千騎兵守山川險峻之地,並不容易。

    同羅朵兒只得一面練兵,一面從原州徵調物資。

    幸好原州是個西北重鎮,武器、裝備充足,床弩、弩炮、投石器都不缺,也能充實蕭關的守禦。

    整個蕭關,並不是一座單獨的關卡,而是有多關卡組成,依託彈箏峽而建(今寧夏瓦亭峽)。彈箏峽是三關口以北、古瓦亭峽以南的一段險要峽谷,有涇水相伴,傳聞風吹流水,常聞彈箏之聲,故此地名彈箏峽。

    而整座蕭關,最重要的便是瓦亭關,瓦亭關建在瓦亭山上,北高南低,依山傍水,扼守彈箏峽。這裡是蕭關的北入口,也是蕭關的咽喉。

    另外還有南側兩道關卡,與瓦亭關合為蕭關三關,故後世也叫這裡三關口。

    同羅朵兒自守瓦亭,又令同羅突呂和阿結思分守南側二關。再加上還要留一部分人屯駐原州,兩千老兵,這麼四下一分,每人手上能用的,也就是三四百人,只有同羅朵兒手中多一下,有八百人。

    自黃明遼離開之後,同羅朵兒便一直經營蕭關防線,但一直等了快一個月,也不見有西秦軍東歸。

    而且自黃明遼離開之後,也是音訊不通,消息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