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七章 漢陽之戰(一)

    漢陽的李長卿、李大亮二人已經圍攻江夏一個多月,但並無一點戰果。

    跨江擊城,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唐軍又缺少水軍,雖然兵力佔優,但想突破長江防線,佔領江夏,簡直難如登天。

    當然六十四軍也沒有水師,所以雙方大部分的時間是隔著長江大眼瞪小眼。

    其實李大亮是不太支持李世民的“北擊東守”的戰略的。他感覺李世民賭的成分更大一些。唐軍和隋軍實力差距這麼大,按部就班的打,根本不能擊敗對方。與其這種帶有拼消耗的打法,倒不如果斷放棄荊襄,退守蜀中。

    否則就是能打贏又如何,隋軍如同潮水一般源源不斷,唐軍敗一場就會滿盤皆輸,這種仗,是打不贏的。

    不過李大亮也勸不動李世民。

    李世民有能力,有野心,更有自信。

    李長卿和李大亮部,李大亮軍數量更多一些,不過李長卿無論是官職、年齡、資歷都在李大亮之上,所以李世民在二人的節制上,以李長卿為主。

    李長卿的確官更大一樣,地位更高一些,但軍事能力確實不如李大亮。

    李大亮認為,既然拗不過李世民,與隋軍決戰無可避免,那就必須奪回江夏,封鎖大江。而唐軍待在漢陽,很難有破敵的機會。不若逆江而上,擇隋軍不備處渡江,然後再回身攻打江夏城。

    至少在陸地上,他們可以充分發揮兵力優勢。

    但是李長卿不願意。

    作為一個老官僚,李長卿比李大亮想的更多,他就不認為他們可以奪回江夏。隋軍一部水師還在巴陵,隨時可以回援江夏。這個時候,他們若是孤注一擲,渡過江去,一旦隋軍水師徹底封鎖大江,他們連返回都不能了。

    作為一個世家大族子弟,他必須要考慮家族和部曲。

    李大亮和李長卿爭論了幾天,李長卿就是不同意。他以“若全軍出擊,漢陽易為隋軍所趁為由”,死待在漢陽不動,李大亮兵力不足,單以他一部根本不可能攻下江夏,所以根本沒法自己一個人行動,最後只得被李長卿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