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二百零二章 勸進風波(下)

    這場勸進,對於李淵來說,是又高興又憂愁。

    有人勸進,他自然高興。不過這憂愁不比高興少。他之所以憂愁,便是擔心內部分裂,人心動盪。但是若說他不願意稱帝,那就是騙人的。

    實際上從楊廣第一次徵高句麗失敗後,天下生亂,李淵就有了反心。唐史一邊說李淵是被李世民逼的,一邊又說李淵幾年之前就跟宇文士及有謀劃,簡直是自相矛盾。

    但不管怎麼說,李淵想當皇帝的心不假。

    不過隨著勸進文越來越多,李淵倒是覺得自己之前的擔憂,有些過了,事情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糟嘛。

    這時李元吉又發第二次勸進文,並勸李淵:“文武官員,之所以盼著父親登基,就是希望獲得擁立大功,加官進爵,封妻廕子。父親若違逆眾人之心,拒絕登基,必然使得人心思變,士氣喪盡,到時候便無人再為李家效力了。”

    李淵其實也是這麼想的。

    在李淵看來,眾人之所以支持他,不就是為了官帽嗎?他若是登基,能給眾人的,恰恰是這些東西。

    沒有什麼是一次封賞解決不了的,實在不行,那就再來一次。

    於是李淵便決定,順應人心,登基稱帝。

    而就在這時,李世民從渝州晝夜兼程,跑死了數匹馬,磨爛了褲襠,才趕到了成都。父子二人一見面,李世民就勸李淵,不要稱帝。

    在李世民看來,稱帝是把雙刃劍,有利更有弊。

    黃明遠稱帝,而李淵仍擁立大隋,這是李淵站在正義的一方,而若李淵稱帝,則是將政權的合法性拱手相讓。

    正義之名有時候沒什麼用,但有時候又極其有用,尤其是在一方弱勢的時候。

    劉備屢戰屢敗,卻屢屢有人相隨,不就是身兼正義之名。

    其二,不稱帝可以拉攏仍舊忠於舊隋的臣子,防止分裂。

    歷史上大隋大勢已去,李唐如旭日東昇,所以眾人支持代隋。可現在的李唐卻是奄奄一息,鐵了心跟著李唐之人本就不多,眾人多有獨善其身的想法。這時候再要代隋,就是強要燃燒自己的生命,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