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二百四十二章 冉氏秘降

    在劍閣告破之際,原本由李世民經營的巴東防線也出現了大問題。

    巴東防線原有八萬人,李世民西進之後,只剩下五萬。其中單是夔州,就有四萬人,由夔州總管侯君集統一指揮,剩餘萬餘人,分別駐紮在南浦州(萬州)、臨州(忠州)、渝州、涪州、施州等地,可謂是頭重而腳輕。

    李世民也沒有辦法,他手中的兵力不足,只得緊著夔州來。

    巴東天險,在明軍佔領巴東、秭歸二縣後,明軍和唐軍便各佔據一半了。李世民只得以巫山和巫峽為屏障,沿江駐守。

    可這本身就是有缺陷的。

    整個巴東山區,雖然山勢重巖疊嶂,幾乎沒有大路可通行。但在這裡依仗打獵為生,在周邊翻山越嶺的獵人很多,山中阡陌小路也不知道有多少。

    雖然這些道路,大部隊不能通行,但是已經方便明軍的小股部隊滲透進去了。

    荊襄戰後,明軍先後派遣了上千名士兵,滲透進巴東山區,一面進行破壞,擾亂巴東的秩序,一面派人秘密招降巴東地區的豪強大族,摧毀唐軍的抵抗意志。

    半年多來,已經有數十支巴東蠻族秘密嚮明軍投降。

    所以唐軍的防線看似安穩如山,但實際上已經是千瘡百孔。

    對此李世民不是不清楚,但他並沒有什麼好辦法阻止。蠻夷勢力,萬事講究一個利字,你跟他將明軍的政策和險惡用心他們不懂,就看誰給的好處多。若是比資源,明軍能給得自是遠比李世民能給的多。

    八月初,以施州總管冉安昌為首的地方豪強,便秘密投降了大明。

    也是李唐不地道,逼反了冉安昌。

    原本夔州,包括施州北部都是冉安昌的地盤,之前李唐攻破冉肈則時,也封冉安昌為夔州都督,算是承認了他的統治。

    不過夔州地區,作為巴蜀門戶,控制著長江水道,對於李唐來說,太過重要,因此李唐始終沒有放棄對此地的滲透。

    荊襄之戰後,李唐喪失了進擊的可能,只得被動防守,而夔州便成為了與明軍交戰的前沿,重要性立刻變得無與倫比起來。這種情況下,若是再放任夔州掌握在冉安昌這個外人手中,那李唐簡直是找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