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1175章 血戰到底

    辛文禮好個猛將,也曾參與過北伐,因此與蔡知運相識。此時蔡知運救了他的性命,為了自身和家族,他也便選擇聽從蔡知運的指揮。

    至於其餘各軍部隊,來源紛雜,更是沒有組織,蔡知運也不知道到底傷亡了多少人。戰後勉強統計,能戰之兵不過一萬兩千多人,且多是潰兵,很多人都已經喪了膽氣,需要重新進行修整。

    此時這些部隊也不可能找到本部,只能跟著增地軍繼續轉戰,尋求生路。可一支萬餘人的部隊,畢竟是正規軍,整點之後其實力驚人,而且軍中各級將領摻雜,很多都是老資格的將官。蔡知運擔心不好管理,會成為全軍的亂源。因此他遂下令左武衛各部可以從這些潰兵中挑選精銳補入左武衛之中,增強左武衛的戰鬥力。

    至於此舉不符合朝廷的章程,卻是顧不得這麼多。

    左武衛軍從各部之中挑選了四千餘精銳部隊補入,以老帶新,實力更加精銳。至於剩餘的八千多人,蔡知運則將其為一部,交給張希康指揮。

    各部諸將等人劫後餘生,也是心有餘悸。

    此時只有左武衛最為齊整,戰鬥力也最強,眾人心知離了左武衛軍他們必敗無疑,因此各部倒也服從蔡知運的指揮。至此這支敵後部隊完成了真正的整編。

    打退了高句麗的追擊,此時擺在眾人面前的路還是之前的兩條,但大軍所處的環境已經發生改變。

    眾人都認為高句麗人已經被打退了,不若趁此良機趕緊北撤,畢竟他們滿打滿算不超過五萬人馬,靠著增地軍的糧食最多也就支撐六七日,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在此消耗。

    有人提議救援遼東軍,但眾人對於獨孤覽的遼東軍此時是否還生還抱有極大的懷疑,不少人都認為高句麗人大舉進攻,這說明他們已經殲滅了遼東軍才對。

    但蔡知運卻不同意,他認為大軍應該繼續向南。

    眾人不解,甚至黃明離等人也覺得此舉實在太冒險了,還是北撤更好。

    蔡知運說道:“這兩日決戰,我軍與高句麗人打了一個平手,不勝不敗,這說明雙方都還有戰鬥力。我們現在和高句麗人,就像叢林裡兩隻搏鬥的老虎,打的半死不活,但誰也不認輸。這時候就是拼耐力的時候,就是還有一口氣,也得強忍著,等對方先趴下。如果我軍現在渡江北上,就是將最薄弱的後背露給了高句麗人。眾人覺得我軍一路北上奔襲四百五十里,沿途會有多少埋伏。而高句麗卻能在我軍後面從容追擊,我大軍慌不擇路的北上,最後還有多少的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