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 作品

第1790章 制海權

    右侯衛自三月十三日從旅順港出發,蔡知運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們這次出征的行程是如此的波折。

    浿水河口幾乎是在旅順港的正東。從旅順港出發,繞過遼東半島最南端,一直往東,幾乎不需要校正方向,便能順利到達浿水河口,直線距離差不多七百多里。

    因為大隋多次從海上攻擊高句麗,且黃明遠之後又構建了高句麗、遼東、東萊、天津的四角航線運輸,所以海上交通極其發達。小小的北東海,幾乎如自己的內湖一般熟悉,船隻也不像之前那般只得沿海岸線前進了。

    但蔡知運沒有料到,他們出發之後不久,海上起了大風,他們東進的方向受到影響。

    其實這個時節,是不多見大風天氣的。而且渤海、黃海等地,數面被陸地包圍,受太平洋洋流的影響也小。

    所以蔡知運這一行,遇上極端天氣,只能算他們運氣不好。

    為了避開風暴區域,遼東水師第二分編隊統帥虎牙郎將劉志周只得建議蔡知運,向南繞開風暴區域,雖然多走一點路,但更加安全。

    對於大海,眾人雖然熟悉,但也未知和恐懼,沒人願意穿越風暴區。

    於是大軍向南折道,走了兩日,繞過起風的區域。船隊正準備往北,海上又起了大霧。這個時代,隋軍船隊各船之上都有指南針指路,但大霧天氣,船隻行進過程中,極其容易掉隊和發生碰撞。

    雖然已經偏航,但蔡知運只不會為了校正航線,就把數萬將士帶上險境。再說這一次支援樂浪郡,本就沒有要求一定在那登陸,既然朝鮮城去不了了,便擇合適的地方登陸。樂浪郡西海岸,倒是良港無數。

    就是後世的萬噸遊輪,長期乘坐都不舒服,更何況是這個年代的海船。三軍要想保持戰鬥力,還是要儘早登岸。

    眾人一路直行到鵠島(今韓國白翎島)。

    鵠島位於甕遷半島以東,是樂浪半島西翼的海上要衝。大隋覆滅高句麗之後,在此設置還是巡檢司,以為海防警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