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長不孤 作品

第二十七章 交流

    大腦的發育,是“高級功能區包裹低級功能區”的。

    或者說,中樞神經的演化,大多都是在“原始的結構”外層,再演化出一層高級的結構。“高級的結構”一般都是包覆著“低級的結構”的。

    最原始的,調節心血管運動、呼吸、吞嚥、嘔吐等重要生理活動的反射中樞。

    在這之上,則是進行纖維調整、糾正各有關肌肉的運動、調整關節,使隨意運動保持協調的運動中樞。

    而更上一層的,則包括了調節內分泌,使高級思維活動與情緒相互影響的神經中樞。

    而再上一層,則是紋狀體。

    這就涉及到一個物種演化的分化了。

    在哺乳類之中,紋狀體主要是接受大腦皮質、丘腦信號、調節運動的一個神經中樞,另外也負責生成“非陳述性記憶”【包括肌肉記憶在內的、難以用語言符號表述的記憶】。它接受的一般都是大腦的“後臺信息”。

    但是,雙弓類-恐龍-鳥類這一條演化支上,紋狀體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對於現代鳥類來說,新紋狀體已經足夠支持較為複雜的心理活動了。

    而哺乳類則沒有在紋狀體上深度耕耘。他們在紋狀體之外,又演化出了一層更高級的功能區,也就是“新皮質”。

    對於人類來說,越是深處的神經,就越是不重要——因為它們關乎身體的本能,關乎大腦指揮肉身的能力。

    但是在義體的時代,這些都不重要了。天然的脊椎,最大的優勢也只是“物美價廉”“性價比高”。

    在實驗室內,存在比脊柱更好的數據傳輸設備。

    而當生物腦受到了某種不可逆的損傷,並且這損傷會逐漸惡化的時候,“捨棄部分大腦”也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選項。

    只要保留了生成自我意識的新皮質,人就還能算人。

    這是最低限度。

    當然,這個標準僅限於“高改造率義體人”。

    對於自然人來說,那些低級部分基本上都涉及了生命維持的最基本功能。傷了新皮層,失憶啊、人格劇變啊、精神錯亂啊都有可能。但傷了那些原始部分,搞不好就直接死亡了。

    對於義體人來說那就是“哪個不能機械化代替哪個精貴”。

    向山一怔:“這……啊,也是。技術確實可以做到這一步。本來就該走到這一步的。”

    但是,這無疑是非常困難的手術。

    因為,你必須要保留的新皮層,是在大腦的最外層。而你需要捨棄的植物性神經、運動神經,則在這一層新皮質的包覆下。

    這就好像“不傷及蘋果的果皮,就挖空裡面的果肉”這件事難度乘以一千。

    向山看向陶恩海:“你準備捨棄到什麼程度?底線?”

    “嗯,現在的技術,最壞情況下,可以挖到海馬體。”陶恩海想了想,搖頭笑道:“高級皮質裡也有相當一部分負責運動、感覺之類的。理論上最低限度是‘保留一部分額葉和顳葉皮層’。但說實話,人類還沒有徹底破解大腦的算法。額葉與顳葉支撐不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