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長不孤 作品

第403章 老朋友的故事

    而在殘奧會這種追求極限的競技舞臺上,這種雞肋技術自然是“食之無味”。

    實際上,任何擂情景的武術,一旦在“規則”之追求極限,那麼它內含的策略組,在“死鬥”的情景之下顯得奇怪。

    就比如“擊劍”。

    奧運會的擊劍運動員,劍術確實是很高的。但是他們的劍術在放在實戰的武術之中,就是“瘋子的打法”。

    他們放棄了正常人都會有的步伐、閃避,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中線的拼搶”上了,每一招都是同歸於盡的打法——或者說,每一招都是奔著“以傷換命”去的。

    只不過因為運動規則,所以運動員並不會真正的受傷。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他們很輕鬆。運動員真的可以面對直奔面門的劍光而無動於衷,有必要的話,他們連閃避的本能都能完全克服了。

    如果讓一個奧運會的擊劍冠軍和一個街頭劍術的劍豪去打同樣的車輪戰,那麼奧運冠軍可能每一輪都可以贏得漂亮,但失誤一次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而街頭劍手可能每一輪都會受點小傷,對峙半天,但每一輪都是有驚無險。

    ——當然,前提是這位擊劍冠軍可以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並且嚴格按照自己訓練的劍術來。

    擂臺武者轉街頭武者,就如同表演武者轉擂臺武者一樣,都要受到一定的訓練。

    但就如同表演武者同樣具有強大的身體素質,甚至比一些實戰武者還要好一樣,擂臺武者的技術意識,也比街頭武者更強。這絕不是說他們不能打。

    最多就是“能打”的方式不同而已。

    所以,在追求規則下極致的殘奧會擂臺上,確實很少有人會將“破械”這種技能練起來。

    tx-0若有所思:“說起來也確實是這樣哦。殘奧會是有年齡限制的吧?我記得是六十來著?絕大多數‘普通的天才’在四十歲之前就會觸及自身的巔峰了吧。少數‘不凡的天才’在這個歲數也會遭遇瓶頸。”

    但那遠不是外功技術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