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長不孤 作品

第458章 向山的想法

    所以,巴貝奇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由於單一工人的任務變得更加簡單,所以“分工後,更容易設計出更精緻合用的工具和機器,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

    並非是機器導致了大規模生產,而是因為人類發現了“大規模生產”非常容易獲利,所以按照大規模生產的要求設計了工業機器。

    現代工廠制度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大規模生產”這一個主題的。亨利·福特的徒子徒孫們以最殘酷的方式踐行著巴貝奇的理論。

    哪怕這種形式的勞動,會徹底摧毀工人的價值。

    工人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需要依靠肌肉記憶重複勞作。所以,他很難意識到自己工作的意義。這樣子,就是單純在消磨工人的工作熱情,同時掐斷他勞動技能的成長渠道。

    一直到一臺機器徹底取代這個工人的工作。

    向山是這麼覺得的。

    所以,他雖然覺得約格莫夫的論證過程有些跳躍,但是“機器應該公有”這個觀念倒是能讓人眼前一亮。

    人不應該剝削人,但人倒是可以榨取機器。由機器生產,由人來享受——這是想象想象中最有可能的實現的“美好未來”。機器將人從繁重的重複勞動之中解放出來,人類可以盡情用學習提升自己,用創造表達自己,用娛樂保養自己。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得是“大家都能獲取機器生產出來的東西”,得是“機器生產的目標得有大眾所掌握”。

    但這並不容易,因為只要“規模效應”還在,那麼產業聚集、極權、壟斷、生產過剩、大危機必然會被源源不斷的製造出來。

    向山認為,只要“集中生產”還有優勢,那些問題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3d打印確實有一些這樣的潛力。

    生產線都是特化的。一條生產螺絲釘的生產線未必可以生產螺帽。因為兩種產品所需要的物料、模具、車床等等都有不同。一條生產線即生產螺絲釘又生產螺帽,就得在切換生產產品的同時切換一部分生產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