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長不孤 作品

第三十三章 一路勝利

    而他只覺得自己的技術還不夠。

    在陸軒宇之前,大多數武者的“格擋”與“閃避”都高度依賴“預判”。由於全世界人類的身體構造都是一致的,因此人能做出的動作也就那麼一些。“武術流派”不過是從這些動作中選取一些技法進行組合,而所有武技都有共通的邏輯,因此高手看著對手的肩膀,就能在對手出招之前大概預判動作,然後決定是搶攻、格擋還是閃避。

    格擋或化解的動作,往往是在攻擊動作完成之前,便已經完成。

    這便是一般意義上的“後發先至”。

    但是陸軒宇卻是一個異數。他是憑藉自己超人的反應速度,看到對手的出招之後,才開始格擋與閃避。

    一般來說,這樣子做肯定是會“慢半拍”的。而人類的反應速度也是有上限的。

    但陸軒宇卻已經超越了這個“上限”。

    實際上,在此時此刻,陸軒宇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漫長的訓練之中,他依舊遵循著傳統的武學邏輯去精進武功,但是他的超人反應與思維速度,已經超越了這種邏輯的上限。

    他此時此刻,只覺得自己的“技術”不夠好。他根據招式的原理推測,真正的劍聖,大約是憑藉經驗進行預判,然後在力的博弈之中奪下刀,所以他覺得純憑反應彌補經驗的自己屬於“技術不足”的一方。他尚未思考如何尋找技術來發揮這份反應。

    

    但是在與布魯斯聊過之後,陸軒宇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他的心思已經抽離了出來,從一個更加客觀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對決。當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技術尚未完成”的時候,便已經是走在了通往更高層的道路上。

    從第四天開始,陸軒宇的墊場賽中增加了新的“跨拳種表演賽”。這種表演賽主要便是已經被陸軒宇淘汰掉的對手之間進行戰鬥。一些選手已經敗了,丟臉便丟了,也不在乎太多了。在這種時候,多拿點出場費也是不錯的。況且,所有武人都天然關心著一個問題,所謂“武無第二”,什麼樣的技術體系最能打,大家也都很好奇。

    這正好是一個舞臺。

    在這之後,陸軒宇也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場全甲格鬥。

    向山一開始其實不大想加這一局比賽的。原因在於,全甲格鬥要求使用“歐亞大陸十三到十七世紀史實鎧甲的形制”,且“必須採用史實中存在的材料”,補充規則還包括“如果選手所再現的時代地區(通常為13到17世紀的歐亞大陸)確實缺乏某些部位的防護,那麼這些部分就必須有隱藏在史實外觀下的符合規定的防護部件”。

    每一條都讓向山大呼“食古不化”“不可理喻”——當然在陳鋒這樣的人看來,向山才是比較不可理喻的一方。帶著點“考據”的古代武學復原,這麼玩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