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 作品

第二千零七十六章 半年總結


  184年過去的很快。

  而第一次黃巾起義,其興也勃,其敗也速。

  十個月後,歷經廣宗之戰,曲陽之戰後,黃巾迅速敗亡。

  與此同時,太行山中。

  中部某山谷,一處主寨中。

  人聲鼎沸。

  觥籌交錯。

  因為山中迎來了大豐收。

  山田貧瘠,竟然也能畝產收成120斤糧食。

  而且只需要上繳3成。

  再無其他苛捐雜稅。

  每人都有近十畝地用來伺候。繳納3成之後,還能剩下700到1000斤糧食,輔以野菜等,已經可以勉強溫飽了。

  再多就伺候不過來了,因為這是山地,不是平原。

  能得到這樣的豐產,無疑和聞人升教授的農業技術分不開。

  從農業工具,到選擇種子,到施用肥料,還有引水灌既,都是各種學問。

  主要還是山中缺水,否則的話,提升到3、400斤是很平常的事。

  山地易於防守,但潛力有上限。

  聞人升就在這處寨子中進行本年評議。

  二月進山,如今是十一月,正好十個月過去。

  也正好是黃巾敗亡。

  這一次評議的目的是什麼呢?

  一是查看積累收穫。

  二是確定下一步的戰略方向。

  三是在黃巾完蛋之時,收攏人心,給眾人吃顆定心丸。

  有人還以為大漢又能轉危為安,還是老老實實回去做良民的好。

  聞人升要告訴他們,想多了。

  這次黃巾的平息,不是轉危為安,恰恰是更大危機的開始。

  從此之後,大漢就一路滑向深淵,人口迎來第一次劇烈波動,從峰頂的6000多萬,一口氣銳減到1000多萬。

  而且這種波動,還在以後成為常態。

  每200-300年間就會出現一次。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實是明朝人總結的。

  他們正是看到了200到300年就會分一次,才會這樣說的。

  漢代人才有幾次經驗,不過是秦朝統一,接著分裂,又是漢朝統一。

  這就是地理封閉所造成的。

  人心還是很脆弱的,抗不過物質因素的影響。

  尤其是在文明的矇昧期。

  地理封閉有好處,那就是能造就大帝國。

  壞處就是內部養蠱,沒有新鮮想法的存活之地,因為你只要冒犯了上面,幾乎就無處可跑。

  泛舟海上,基本等於自殺。

  墨家完蛋就完蛋在這裡,只要大一統王朝,就不會容忍墨家基於“不平則鳴,就是硬槓”的基礎上,而誕生的種種理念。

  就會喜歡上下尊卑,各種為尊者諱的儒家理念。

  此時,高堂之中。

  眾人排成整整齊齊地五排,向聞人升敬酒。

  聞人升峨冠博帶,雖然20不到,卻像個四十多歲的學者。

  很有威嚴和聲望。

  “敬賀師尊。”

  “祝師尊萬壽。”

  他講學不到十月,已經收納了許多寒門子弟、還有貧家子弟。

  這些人中還有些人剛剛學會書寫,但不妨礙他們接受聞人升的知識和理念。

  人的學習力是驚人的。

  古人與現代人沒有生理區別。

  尤其這年代的人們,那是對知識非常渴求的。

  程門立雪是宋代的故事,但三國時,求學的人更多。

  像鄧艾,就是非常貧窮過,曾淪為屯田民,可以說絕不是什麼寒門或者地主,但仍然找到各種機會去發奮讀書,決心通過自己的奮鬥來改變命運。

  關羽也愛讀經書,同樣出身草莽。

  這都是極有名的人。

  其他那些好學者,更是比比皆是。

  從幾萬人中選出幾百機靈者,智商在120以上,半年就能有所成就者,其實一點都不難。

  尤其聞人升教授的都是最基礎的東西。

  很多時候,只要學會一點基礎,就能恍然大悟。

  就像現在,他們個個都對聞人升是敬若神明的。

  張角就會一點道德經+自己編創的經文,外用一些安慰劑,就搞出了那樣大的陣勢,何況是聞人升這種智慧絕頂者?

  “好,眾生喝下這杯,然後我們來做一次總結,就從農業生開始。”

  聞人升笑著。

  他創造了很多名詞。

  漢代人對新名詞的接受力很強。

  真正萬馬齊音,不敢多學多想多思的是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