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 作品

第二千零七十四章 墾荒山中

 
做完這些事後。

 
他才帶著學生,押運著80個營頭,浩浩蕩蕩地入山。

 
這4萬人,就是他將來起家的本錢了。

 
至少能練出8000精兵來。

 
因為他們都是精裝。

 
老弱病殘,怎麼可能長途跋涉到幽州這種邊地作亂?

 
入山之後,就不得不分散。

 
因為沒有能夠直接安置下幾萬人的山谷。

 
山中還有些地方有田,但只能安置百人,千人。

 
這也是劉焉等人並不在乎的原因。

 
他們哪裡知道後來張燕就靠著太行山山谷中開墾,聚集數十萬人,讓袁紹這樣的北地雄主都無可奈何的?

 
山中開墾有一個問題,那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糧草。

 
否則的話,還沒有開墾出糧食,就會活活餓死。

 
聞人升根據記憶中的三國地圖,然後開始安排學生們攜帶營頭,去不同地點安置。

 
進了山,他就不管什麼州郡的限制了。

 
這裡山谷之中,許多是互相聯通的。

 
他選擇了十處大的山谷,然後將人安置在其中。

 
4萬人,基本就安置完畢。

 
然後發給糧草和農具,召集鐵匠,將之前戰場上的繳獲鑄造成農具和斧頭,讓他們伐木造房,就地開墾。

 
此時正是春夏之際。

 
山野之中還有些獵物和樹皮草根,可以湊合吃飯。

 
此時開墾,到了夏秋之時,還能種出一些收穫。

 
大概就是一斤糧種收20斤左右。

 
一畝地能產80斤的樣子。

 
大概需要5畝地才夠一人活命。

 
因為還要收繳一部分作為屯田費用。

 
無論如何,在聞人升的縱橫捭闔,日夜操勞之下,十個屯戶終於落成。

 
中間又因為疾病、飢餓、傷勢、野獸襲擊,而死去了兩千多人。

 
放在後世就是驚天大事,而在這時,沒有幾人在乎。

 
反而紛紛稱頌聞人升的德行,活人數萬,人人稱一聲“趙公”。

 
做好這些事後,聞人升繼續開辦他的山中學堂。

 
他要安心種一年田地。

 
同時繼續向太行山其他山谷進發,將張燕的盜賊群都給收編。

 
在山中,戰車就不方便了。

 
好在士兵們已經得到訓練過,掌握了互相掩護的要領。

 
他正好改成鴛鴦陣。

 
這正是應對山地丘陵地形的法寶。

 
而且山地丘陵不怕對手的騎兵突擊。

 
只要熟悉地形,很容易伏擊敵人。

 
聞人升還是維持著千人的常備隊。

 
屯長們平時訓練民眾,閒時就聚集在一起聽聞人升講課,操練。

 
因為山中路難行,所以聞人升都是在十個谷地營寨中轉移著講課練兵。

 
保證人人都知道他,人人心中只有他一個首領。

 
其他人只能在小範圍內發揮首領作用。

 
同時一手抓後勤,一手抓軍備,將武器作坊、糧倉儲備都集中在中間山谷中,作為根據地所在。

 
現在他有存糧五千餘石,4萬人開始幹活就吃得多了,但又有山林獵物補充,可以減少一些消耗。

 
一天一人要吃一斤糧食,4萬人就是400石糧食。

 
也就是說他的糧食其實只夠吃10天,還不算轉運消耗的。

 
但因為已經分散在山谷中墾荒,很多人可以三兩糧食混合野草樹皮來吃。

 
這年頭還是漢代,山林破壞不是很嚴重。

 
主要是因為山林都是諸侯官吏的,百姓不得允許不能上山去砍的。

 
所以他們還能維持一月的使用。

 
聞人升現在唯一能壓榨的地方,也就是張家莊園。

 
又與幽州一些商戶大地主達成協議,以釀酒術、種地法來做交換,又換得五千餘石糧食。

 
換成別的諸侯,動輒十萬石糧食,其實不太可能的。

 
糧食縱觀整個三國都是珍貴的。

 
直到屯田大興,才初步解決了糧食問題。

 
而聞人升要想等到不缺乏糧食,糧食能夠自力維持,至少要到秋季。

 
中間還有五個月的時間。

 
因為他有很多後世改良的種田之法。

 
比如如何耕種,如何翻地更加省力,如何改進農具,他都一一傳授給弟子。

 
這讓他的聲望也越來越高。

 
在這些山民中直逼篡位前的王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