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恆 作品

第二千一百零五章 更換東南

 
再搞什麼店鋪了?

 
一是鐵匠鋪,二是木匠鋪,三是布店。

 
這些都和造船有關的。

 
當然現在他還是在西北,他遲早要轉到東南之地。

 
東南水網,才是物流行業的最好發展之地。

 
因為他沒法使用跨越式的先進技術,那隻能進行整合。

 
而整合就是利用先有技術結合到一起。

 
他命令謝長庚就找。

 
很快就找到了七八家願意投靠的。

 
實際上很多商家都是投靠無門的。

 
他們哪兒有門路靠到巡撫大人門下?

 
甚至縣令,主簿這樣的官,他們也是靠不上的。

 
他們就是艱難求生,應付著衙役和各種混混的壓榨,不知哪天就會被當成肥羊宰殺了去。

 
那些有大錢賺的商家,都是有背景的官員、勳貴、太監、藩王們開設的。

 
比如鹽,比如絲綢,茶葉,生絲,錢櫃等等……

 
一開始就不需要另找靠山的。

 
聞人升就讓這些人投靠到自己名下,拿了帖子給他們。

 
出了事,就拿帖子去門房。

 
現在他是秀才,又是撫臺的紅人。

 
他又沒有動那些大商家的蛋糕。

 
不過是找些小蝦米當他們的靠山。

 
這點面子一般官僚還是會給的。

 
大不了吃別人去。

 
反正商家就像野草,今年被割,明年又會再長。

 
他們自然不管,最後長出來的會是何等可怕之物。

 
前前後後掛靠了十三家大小店鋪,最高的本錢就是謝長庚的2萬兩,最低只有200兩。

 
合計5萬兩的商本。

 
他一個撫臺背景的幕僚,還能罩得住。

 
至於別的幕僚為啥不這樣幹,因為太費心了。

 
他們才不想天天給別人撐腰,他們要的是輕鬆來錢。

 
比如吃乾股,萬事不操心。

 
然而他們忘記了,那樣的話就不得人力,不得人心。

 
當聞人升在富集店鋪,整合店鋪人才,王巡撫的動作也開始了。

 
清理田畝。

 
僅僅半個月,他們就從王府太監那裡清出來2萬畝土地。

 
還要超出王巡撫的預計。

 
這都是佔的官田。

 
也就是本來就是官府的土地,大明土地屬性很複雜,有民田,有官田,有皇莊,有軍田,有藩王所有,有太監佔田。

 
有很多土地都很肥沃。

 
該鎮多出2萬畝官田的話,那就是一年能多產8萬石細糧。

 
原因很簡單,那些土地都是沿河,有水渠甚至有水車的土地。

 
好地才值得王府太監下力氣。

 
旱澇保收,不是空話。

 
甚至多下點力氣,多精細化管理一下,也不用什麼領先技術,只要將這時代農書裡講的東西給用上,就能每畝多產一石,也就是多產2萬石。

 
其實農業技術傳播極慢。

 
即便有農書,但大部分人是文盲,秀才又不屑於學雜學,都將精神用在科舉的八股經義上。

 
這就導致辛辛苦苦積累的技術,最後流傳不開,不能促進社會進步。

 
儒學一家之害,莫大於此也。

 
雖然有少數儒生也意識到雜學重要,難以改變眾人之心態。

 
清理出兩萬畝後,王巡撫就宣佈停下了。

 
這也讓蠢蠢欲動的暗流,戛然而止。

 
反正就是完蛋了兩個中飽私囊的太監,藩王對上巡撫,並不佔據優勢。

 
何況巡撫是給朝廷增加了用度。

 
天子看到之後,只會高興。

 
至於有“親親”之說,在8萬石糧食,約合4萬兩銀子面前,即便給佃農一半,也有2萬兩,兩個太監算什麼事?

 
皇上不可能為這事罷免一方巡撫,只會誇獎對方辦事辦的好。

 
除非對方招惹到更大的勢力,惹得皇帝也麻煩時,巡撫才會倒黴。

 
比如崇禎後期的薛國觀,這位老兄就很勇猛,提出“在外的群僚百官的借款,由我等承擔;在內的皇親國戚的借款,非由皇上決斷不可。”

 
明明是為了朝廷用度著想,結果遭受勳貴利用皇子生病一事造謠反擊,崇禎自己沒有擔當,畏懼退縮,反而暗恨這位老兄,最後趁著有人彈劾他,就將他幹掉了。

 
要知道對方可是閣老輔臣,自從夏言被殺,他是第二個被殺的輔臣。

 
這種事多了,也難怪最後李自成進攻Bj,無人防守,無大臣抵抗,9成直接跪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