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 作品

巫峽棺山 第六十九章 物極必反

    就好比是咱們這個大清國,康熙乾隆治世之時國富民豐,何等的盛世,可如今真是內憂外患,千瘡百孔,眼看著就要玩完了,所謂物極必反,有過興旺之時,也就自然要有衰亡之期,說到最後都是個“命”。

    再者從天下憑手藝吃飯的諸行百業上來說,也不能單純的劃分三百六十行,“三百六”是一個籠統的數字,包括三教九流和外八行,乃至按山經裡最傳統的說法“名山三十六,大山七十二”,這些劃分各行各業的說法,各地多有不同之處,所以說“七十二行,摸金為王”這句話,未必準確,不能以此為驕。

    在張三爺的老家,自古民間便素有“天下九佬十八匠,平生莫做倒鬥事”之說。那時說世間各種營生甚多,都比倒鬥盜墓的要好,十八匠按其順次,歌訣為:“金銀銅鐵錫,巖木雕瓦漆,篾傘染解皮,剃頭彈花晶。”工匠之間有規矩。匠人同席進餐,按十八匠順次排座,不得僭越。在僱主家做工,當工程進入某一階段或為某一特定人服務時,統統舉行儀式。並口唱讚歌,僱主要給利市。如裁縫“開剪”,巖匠“踩橋”,剃頭匠給新郎官理髮或為嬰兒剃胎毛,均有儀式,並唱讚詞。木匠、泥瓦匠在建房過程中儀式特別多,唱讚詞的機會和種類也多,如起屋歌、上樑歌、開梁口歌、新屋落成歌等。/

    在舊時的中國,佬和匠都是指有專門技藝的手工藝人。手工藝人自持一技之長,獨立營生。開店設鋪者少,流動經營或幫工者居多。他們農忙種田,農閒掙錢。走鄉串戶,俗稱“做上工”,東家除供吃喝外,另付工錢,故有“天干餓不死手藝人”之說。特定的營生條件,形成“藝不輕傳”的習俗。傳藝條件苛刻,學藝甚為艱難。若有獨特技藝,只能家傳,不傳外姓人。有的家傳則規定傳男不傳女,此謂“門第師”。認師時,由學藝人的家長置辦酒席,請師傅到家,由中間人作陪,議定學藝條件。然後到師傅家裡拜師:向行業宗師牌位行大禮,再拜師傅,最後拜師孃。一日之師,終身之父,師徒如父子,對師傅的子女以兄妹相稱。從師三年,師傅一般只管吃穿,不給工錢。參師在一些手工行業中較為流行。所謂參師,即學徒期滿後,隨師傅在外做工一年,取工錢的部分,其餘留給師傅,以表達教誨之恩。也有原有一點手藝的人再去從師學藝的稱為參師。在手工行業中,每年均有祭祀之規。各地的魯班廟、張飛廟,均是聚會祭祀地點。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宗師,木匠工敬魯班,縫紉工敬軒轅,金銀銅鐵錫敬太上老君,屠宰業以張飛為祖師爺。

    這些古老傳統的手藝行當,在農村至今尚存,細論起來,都不比摸金得手藝簡單,所以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山總比一山高,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否則一不留神,就得砸了咱們“摸金校尉”的招牌。

    金算盤師兄弟三人,都知道師傅張三爺學究天人,胸羅萬象,無技不精,無事不通,而且擅長占卦推演,對他們說這番話,似有深意,一時未能盡數領悟,只得跪在地上恭聽教誨。

    張三爺又講起摸金校尉的起源來歷,最後說到各種行規掌故。他說摸金校尉從來沒有師徒之分,我傳給你們尋龍訣和分金定穴之術,這是師傳徒,但戴了摸金符一同去古墓倒鬥,那就不能算師徒和師兄弟了,而只能算是把命綁在一起的“伴當”,也就是同夥。你們兄弟三個今後出去倒鬥,一不能壞了行規;二不可貪戀名利,辱沒了摸金的名頭;第三要互相照應,有什麼大事小情,都勤商量著。

    之所以如此囑咐,是因為張三爺非常瞭解他這幾個弟子,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了塵自幼洗髓換骨,擅長輕身術,能飛簷走壁,摸金的手段更是高強,但他心性慈悲,手底下不硬,有些優柔寡絕,行事不能當機立斷,這在盜墓行裡是個大忌。

    那鐵磨頭也是一身本事,膽大包天,不懼鬼神,論殺人越貨勾當他都是行家裡手,可身上匪氣太重,脾氣點火就著,做事又比較草率,是個禍頭。

    而金算盤精通易理五行,是個盜墓高手,又識得世間各種奇異方物,他雖然心機靈巧,細密謹慎,只可惜此人身手不行。像了塵和鐵磨頭身上的功夫,都不是半路出家的人能夠練就的,想學翻高頭,必須從三歲起就在燒熱的藥鍋子裡洗澡,而硬功最晚也要從六歲開始練起,金算盤出身於商賈大家,自幼養尊處優,沒下過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