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強67 作品

第1604章 大計劃 1

    為了這場活動,兩個人研究了很久,主要是震撼性。因為作為學生,開展募捐活動本就有許多限制,所以她們必須要找到合適的項目才能實施計劃。



    而米國這個國家流行慈善事業,並且廣大的參與度說明,慈善在美國很有民眾基礎和社會共識。很多人認為,這和美國建國的歷史有關。



    1620年,五月花號(may flower)載著102名清教徒來到北美,建立了此處第一塊殖民地。



    他們面對的是寒冬凜冽、物資貴乏,不遠萬里漂洋過海卻發現無瓦遮頭,新新大陸人的心裡和身體感覺一樣,應該是拔涼拔涼的。



    據說,當時“只剩下六七個身體還算健康的人”。但是,這些人“心甘情願、毫無怨言,將真正的愛奉獻給了他們的同胞,使得人們最終得以生存下來”。因此,在其早期殖民歷史時期,慈善實踐就有不少。



    也有相應的組織。獨立戰爭之後,終於有了美國,但戰爭雖然帶來了獨立,卻也帶來了種種戰爭創傷,百廢待興,人們對慈善事業也更加關注。



    托克維爾指出,這一時期的美國人“展示了普遍的同情心”。幫助孤兒寡母、從良妓女的慈善組織出現,慈善更重視家庭關係和最需要幫助的人。



    到此時,慈善理念和組織還難言其現代性。



    19世紀後三十年到20世紀初,掀起了一輪慈善的高潮。1889年,當時的著名富人卡耐基發表《財富的福音》,說出金光燦燦的至理名言“擁鉅富而死者恥辱”,成為當時乃至後世眾多富豪們的座右銘。



    洛克菲勒也隨後苦口婆心地指出,“富人願意將自己的財富用於回饋社會的時代到來了”。



    1901年,卡耐基拿出500萬美元為鍊鋼工人設立了救濟和養老基金,在紐約市捐款建立了68座圖書館。



    1911年和1913年,卡耐基基金會與洛克菲勒基金會相繼成立,到卡耐基1919年去世時,他已經成為美國最康慨的慈善家,總共捐贈了3.5億美元。



    先後在美國捐建了1412座圖書館,在英語國家共捐建了2500多座。洛克菲勒則“再接再厲”,持續捐贈,其臨終前也成為了當時最大的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