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猶在 作品

卷一 第44章 詔獄




    “平常心?”



    “正是。今日還高高在上,明日變成階下之囚,見慣了大起大落、宦海浮沉,對這些事自然也就麻木了,如今老哥我有份差事,雖然不怎麼體面,每月都有銀子落袋,還能坐在這裡跟兩位老弟吃火鍋,已是很滿足了。”



    趙行打量著各式各樣沒見過的刑具,不由感慨:“老哥心態真穩。”



    劉一手笑道:“也不是一直如此。當年從辣椒水、老虎凳,到剝皮充草點天燈,這些手段也是用過的,但逼供嘛,拿到結果,用什麼方式,還得琢磨人的心理。”



    範小刀問:“那冤家錯案也不少吧。”



    劉一手苦笑搖了搖頭,“這裡是詔獄,不是你們六扇門,你們是緝盜查案,為百姓辦事,我們則是為政治服務的衙門。幾百年來,朝中權臣爭鬥,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哪裡有什麼冤假錯案?當官之人,又有幾個是乾淨的?要怪只怪,站錯了隊,跟錯了人,說錯了話,辦錯了事。”



    一番話說的通透,看得也通透。



    沒想到在人人望而生畏的詔獄之中,竟還有如此明理之人,這直接顛覆了範小刀和趙行對詔獄的印象。



    範小刀端起酒杯,“真是聽君一席話,勝喝十年尿啊!老哥,敬你一杯!”



    劉一手已有些醉意,似乎許久沒跟人交流,話匣子一打開,便是滔滔不絕,“這些年來,審問了那麼多人,大部人都經不住一套流程,不過,也有兩個例外。”



    兩人一聽,頓時來了興致。



    “第一個嘛,便是楊大頭。當年他冒死直諫,被落了詔獄。結結實實捱了一百廷杖,當時有人給他送蛇膽,卻被他喝止,說自己有膽,何必借蛇膽?後來他雙腿腐爛,腿上生蛆,有一次我被他叫過去添燈油,看到他正在用碎碗片挖腐肉,就如沒事兒人一般,之後,還刮掉骨頭上的筋膜,看得我雙腿生寒,當年關二爺刮骨療傷,還有酒有棋呢,此乃我第一佩服之人。”



    當年楊繼盛一案,曾在京城中鬧得沸沸揚揚,就連偏居一隅的範小刀也有所耳聞,如今聽劉一手親身經歷之人講述,聽起來更是震撼。



    趙行又問:“那第二人呢?”



    劉一手道:“自然便是前任六扇門總捕頭宋金剛了。”



    ps:喝酒回來晚了,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