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02章,鋼鐵、大橋與潛艇廠

    10月8日,武漢。



    武鋼一號高爐。



    1954年7月10日,一號高爐開始安裝建設,只用了14個月15天,中國第一座1000立方米以上鍊鐵高爐就在武漢青山區落成。



    此前鞍鋼、本鋼、上鋼等大大小小的鋼廠,鍊鐵高爐都沒做到1000立方米這麼大。這就是全新建設的鋼鐵廠的優勢——一張白紙上最好畫藍圖。



    在五天前,10月3日,一號高爐完成了烘爐——乾燒高爐,內部溫度控制在400~600攝氏度,並嚴格控制讓高爐緩慢升溫,加熱爐襯以去除其中的水分,增加固結強度。



    今天,高爐前是整整齊齊碼放成一個個立方體的廢枕木。燒結的鐵礦石、生石灰、焦炭分別在料車或料坑裡就位。出鐵場上的鐵溝已打掃得乾乾淨淨,明天液態生鐵水就要從這裡流過。巨大的鐵水罐就在鐵溝的流嘴下面待命,隨時可以吃下高爐出的鐵水。



    “加油幹嘍!要出鐵嘍!”



    高爐班的工人在班長的帶領下,喊著號子,進行高爐點火的第一項準備工作——架引火柴。



    堆在那裡的足有上百立方米的廢枕木,就是這個1386立方米高爐的引火柴。



    儘管烘爐工作是五天前完成的,但這個巨型高爐的散熱速度很慢——實際上它的外壁特意做成了良好的保溫結構,鼓風機吹了五天,高爐內的空氣溫度仍然在四十度以上。高爐班的工人們兩人抬一根“引火柴”,進進出出在高爐裡外忙碌。



    枕木一層撂一層,中間留下過火的縫隙,但也要砌得足夠結實——一會兒上面要嘩啦嘩啦倒焦炭和鐵礦石呢。



    兩小時之後,引火柴就緒。焦炭先倒入,引火柴上面是一層淨焦,然後堆空料,最上層是焦炭、鐵礦石、石灰石混合的正常料。



    班長老呂用燒紅的鐵釺點燃吸油至飽和的油棉,伸入高爐內點燃枕木,鼓風。高爐的火越來越旺,在高爐四周的工人臉上通紅,剛才上焦的工人則是黑乎乎的臉反射著高爐的紅光,所有人前胸後背淌汗,在自己的崗位忙碌不停。



    點火後10到14小時,高爐可以出渣。15到20小時,出第一次鐵。



    新中國第一座新建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武鋼,經過三年的建設,投入使用。僅此一個高爐,每年新增的鋼鐵產量達到75萬噸,而這僅僅是武鋼一期規劃建設的兩座高爐之一。



    ……



    動起來的不僅是武漢青山區的高爐。



    早幾個月前,大冶鐵礦就已投入生產,一車車的鐵礦石從礦坑中挖掘出來,在選礦廠去除部分石塊提高品位,再裝上車皮,從礦山運到長江碼頭,由駁船運到武漢。在武漢,鐵礦又先在武鋼被燒煉成燒結礦,為送入高爐做第二道準備工序。



    在湖北恩施的石家灣煤礦,採掘出來的煤炭經過選煤工序,上車運往武漢。在武鋼,這些煤炭在用於鍊鐵之前,先被加工成焦炭。



    在武昌南邊的烏龍山,這裡有採石場和石灰廠,燒出來的生石灰一車車地運往武鋼,作為鍊鐵時的脫磷硫劑。



    在長江還行進著大大小小的駁船,有的裝載著從蘇聯進口的鉻錠,有的從上海向武漢運輸錳礦,湖北宜化的鎳礦也在小規模開採和冶煉。



    在武漢市武昌區,武鋼的開工是一件大事。有的老市民還記得二十多年前漢陽鐵廠的煙囪還冒著煙時是什麼場景,但今天武鋼的煙囪更大、更高,顯然武鋼比漢陽鐵廠厲害多了。



    武鋼的職工小區也是按照蘇聯鋼鐵廠職工的標準建設的。一棟一棟紅磚砌成的住宅樓連片,小區一年前就陸續落成,住進了工人,單身工人在多人宿舍搭夥住,結婚有家室的工人能有一個或兩個房,還配了廚房。



    當然,武鋼也有與蘇聯鋼鐵廠不太一樣的地方。作為上海和重慶之後第三座重工業廠區試點建設,原先基本封閉的“城中城”,現在處於半開放狀態。職工家屬(現在很少,大部分工人是光棍青年)的就業、工人日常消費、幼兒園、小學、醫院……都嘗試這與武漢市政府協調建設。



    工廠會有一些保底的後勤設施,比如食堂還是自己辦。



    國有重點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協調協商雖然繁瑣,但還是能往前推進的。這個時期要說本位主義和地方主義,可能某些幹部腦子裡是存在,但雙方的協商並不是單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做出更大的犧牲,而是互有好處——地方政府可以提出意見,某個排水管汙染市區江面了,能不能再接5公里的管子往下游一點排放,或者一些設施干擾城市運行    10月8日,武漢。



    武鋼一號高爐。



    1954年7月10日,一號高爐開始安裝建設,只用了14個月15天,中國第一座1000立方米以上鍊鐵高爐就在武漢青山區落成。



    此前鞍鋼、本鋼、上鋼等大大小小的鋼廠,鍊鐵高爐都沒做到1000立方米這麼大。這就是全新建設的鋼鐵廠的優勢——一張白紙上最好畫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