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03章,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633型(R級)潛艇的建造計劃很簡單:武船單船臺生產線,一艘接一艘一直造下去,造到1960年,以後的事再另外打算。



    第一艘組裝的633型潛艇建造週期給船廠人員和設備留足了磨合的時間,船臺週期18個月,舾裝週期10個月。但是到1960年,船臺建造期要縮短到12個月,舾裝週期7個月。



    也就是到1960年,武船建造潛艇的頻率會達到1年1艘。建造速度說起來很嚇人,但到1960年底,也就是第5艘潛艇開工、第3艘潛艇交付而已。



    “這幾年,你們設計部門反倒是最輕鬆的,”副廠長兼總工程師蔣大靜說,“有空就幫船廠工程組做點事吧。到1960年要實現所有關鍵設備國產化,你看看都有多少大傢伙:柴油機、蓄電池組、耐壓殼鋼材和耐壓殼焊接技術、主軸、螺旋槳、聲吶、潛望鏡……魚雷這裡沒提。”



    633型潛艇配8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前6後2。第一艘633型潛艇1958年4月竣工,魚雷廠表示躺平,不可能這麼快造出國產魚雷來。



    導彈方面,瀋陽112B廠表示58年4月保證給你用上潛射型鷹擊-2,但是嚴重吐槽了633型潛艇的聲吶:這貨偵聽全速行駛的往復蒸汽機貨船,偵聽距離也只有30公里。如果沒有其他信息平臺提供目標參數,那射程42公里的鷹擊-2就被浪費了。



    ……



    10月24日,武漢長江大橋。



    主席的專列前一天抵達漢口。當然專列不是隻坐主席一個人,唐華、劉鼐、李復春,還有交通部鐵道部的同志們在後面掛著一節車廂一起到了武漢。



    1953年,主席曾到過一次武漢視察。當時主席徑直走到長江邊上,看到江面有很多“小划子”——用槳撥水行駛的小船來來去去。主席20年代到過很多次武漢,看現在的場景和二十多年前沒什麼差別,這種小划子在長江裡遇到急流很容易翻船。



    主席問交通部中南局的同志,難道現在不能造一些好點兒的機動渡輪嗎,交通部的同志說老百姓覺得這樣方便,雖然危險一些但抬腳就能走。



    主席聽到這話說,看來解決問題還是得靠架橋。



    24日的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典禮是全武漢市的節日。現在所謂的武漢市,這個時候說是武漢行署下轄的三個市更為恰當:武昌、漢口、漢陽三個城市被長江和漢江隔開,從其中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辦事,肯定無法當天返回——路上就要花一整天的時間。



    中國鐵路的南北大幹線——京廣線,以前也是不存在的。北邊那一段叫做京漢鐵路,南邊從武漢到廣州叫做粵漢鐵路。也多虧沒有長江大橋,要不然孫中山在廣東造反的時候,可能就被北洋軍閥直接過來踩死了。



    ……



    通車典禮開始,長江大橋的公路橋面,三列汽車和一列人流緩緩並行,從橋的一頭往另一頭開。



    第一排三輛卡車,第二排三輛大平頭公交車,第三排是小汽車——這時候全武漢都湊不齊30輛同樣型號的小轎車,所以這個三列30輛的轎車是雜牌而且雜色的。



    主席在龜山上,一邊鳥瞰武漢三鎮的風景一邊詢問著有關大橋建設的情況。當楊在田簡要彙報了大橋的規模後,主席問:



    “有蘇聯專家在這裡,可以修這樣的橋,如果沒有他們,可以修嗎?”



    楊在田:“可以。”



    主席轉向鐵道部長縢岱遠:“你也敢打包票麼?”



    “能修!我們在技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設計人員積累了大橋設計的經驗,工程師和技工學會了建造的技巧。而且,國內的鋼鐵產量在增加,能夠冶煉加工的特種鋼材品種越來越齊全,如果再建造一座這樣的橋,我們可以少用甚至不用蘇聯進口的鋼材。”



    楊在田拿出一本《武漢長江大橋工程》畫冊送給主席:“這本畫冊裡有一封信,是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全體職工寫給您的。而且,我們想請主席給我們工程局的全體職工題個詞。”



    主席:“這我得好好想想。”



    ……



    1927年上半年,主席在武漢曾寫了一首詞《菩薩蠻·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