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09章,U-2快出來了




    為了減重,卸了。



    U-2有機身前、機身後、左右機翼共4個起落架,其中機身前後的起落架能收放,左右機翼的起落架起飛後拋棄。



    所以什麼黑科技,什麼臭鼬工作室,什麼劃時代的技術革命,——就算是劃時代,研發過程也沒有那麼神秘,至少有一半的性能提升源於拆東牆補西牆……



    這會兒U-2中線的起落架已經接觸跑道了。在降落減速的最初階段,倆翅膀的末端都還是離地的,飛機速度越來越慢,機翼沒有上翹形變,飛機的左右傾斜也回正不了,一側機翼就這麼刮地了,在跑道旁邊的草坪刮出一道痕跡,並且發出滋啦滋啦的聲音。



    “恭喜,今天試飛的升限突破了7萬英尺,”小理查德 比塞爾說,“但是要記住,它的極限高度是8萬英尺,我想試飛和改進調整還需要進行三個月。”



    “實話實說,李梅將軍不喜歡沒有起落架的飛機。”對於中情局官員的盲目樂觀,來自空軍的特雷弗 加德納表示了反對意見。



    “嚴格來說,它還是有一部分起落架的。”



    在跑道上,一群地勤人員跑向停止的U-2,其中四人推著兩個連在長杆上的輪子——這是U-2左右機翼的起落架。



    地勤人員先跑向翹起的那側機翼,裝上起落架,然後兩個體重較大的地勤兩腿一蹬,跳起來趴在U-2的機翼末端。



    U-2就慢慢地從向左邊歪變成向右邊歪,原來騰空的一側落下去,原來啃草地的一側翹了起來。地勤組趕忙推著小輪子過去給另一側安上。兩邊起落架都安上了,拖車就過來把U-2從跑道拖到機庫。



    在安裝機翼起落架的時候,U-2的飛行員已經在地勤的幫助下從座艙中走了出來,氧氣面罩摘掉了,可加壓的全身封閉飛行服還沒來得及脫。



    ……



    歷史上,美軍研製U-2也很急,當年試飛完成,當年就有飛機帶任務出勤,往蘇聯和東歐上空拍照去了。



    因為美國對蘇聯的情報掌握實在太有限,尤其是烏拉爾附近的蘇聯工業區,至今美國手中唯一的一套航拍照片還是1942年納粹德國的偵察機拍的,1945年美國從德國人手中繳獲。



    美國推測蘇聯的核工業有相當一部分位於烏拉爾山一帶,因此急需獲得這片地區的最新情報。



    U-2的研製高度保密,但美國人也知道,只要往蘇聯和中國的頭上一飛,它的飛行高度的秘密也就藏不住了。



    但實際情況比美國人設想的更糟。



    “未來幾年,我們需要做好應對最大飛行高度在24000米左右的超高空偵察機的準備。”



    U-2還沒飛到中國,1956年1月3日,解放軍空軍參謀部就開了個“新時期國土防空會議”。



    “這種作戰,是在我下一代防空導彈尚未服役,只能以當前最大作戰高度25000米的紅旗-3為主要攔截裝備的背景下,討論如何制定適當的戰術來提高攔截概率。”



    “當前,美軍高空偵察機對我國領土的偵察,以東北和華北地區最為密集,美軍希望實時掌握我方在東北和華北、可以迅速進入朝鮮半島作戰的部隊數量。”



    “其次是臺灣和杭州-上海地區,這裡美軍的重點偵察對象是我東海艦隊的主要港口和海軍基地。”



    參謀部的作戰情報參謀首先介紹攔截作戰的背景。



    “我不知道情報部門為什麼要提醒我們準備攔截24000米飛行高度的偵察機,但這是來自總參情報部的消息,你們不僅要重視,而且在本次會議上,一切推演都要以此為絕對事實來進行。”



    空軍參謀長王炳章給會議定調,讓手下的參謀們不要發出“24000米到底是不是瞎扯”之類的懷疑。



    “紅旗-3/S75導彈系統在蘇聯測試得比我們早,我們導彈旅也是先去的蘇聯學習訓練,”空軍防空部隊何廷易司令員說,“雖然紅旗-3的最大作戰高度25000米,但要攻擊24000米高度的目標,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