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85章,現在不考慮分洪

    “已經調動野戰軍部署到黃河中下游了?主席親自壓陣?”



    7月預定的行程,先去長春,再回頭到瀋陽、本溪。臨走之前得知黃委會甚至整個北方的人力物力都動了起來,準備迎接黃河中下游極可能出現的大險情,唐華不由得十分驚訝。



    原本的歷史位面,1958年的黃河特大洪水是1919年黃河有水文實測資料之後記錄的最大一次洪水,超過了1933年的黃河特大洪水,而且因為洪水是短時間大量降雨堆出來的,給地方政府留的反應時間很短。



    在原歷史位面,黃委會硬頂住了超大洪峰,黃河大堤沒有決堤,只有部分漫頂。但其餘的損失也不小:黃河鐵路大橋的橋墩被衝跑一個,京廣(平漢)鐵路中斷;分洪入湖和漫頂淹沒耕地304萬畝,房屋倒塌30萬間。



    “這一次也是史無前例了,僅憑中長期天氣預報,黃委會就開始佈置預防性措施,當7~10天中期天氣預報得出同樣的結論時,主席親自到鄭州壓陣。”李復春說,“主席現在特別信任計算機和其他所有的高科技工具。如果不是主席拍板決策了,不會有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和物資調集。”



    唐華點點頭,沒說什麼,不過嘴角是有笑意。



    “不過我從蘇聯回來以後這一個月,中長期天氣預報的準確度是略有提升。”



    ……



    7月12日。



    駐馬店、周口的氣象站的繫留氣球準確探測到了從東南往西北而去的暖溼氣流。這已經不是中期天氣預報的範疇,而是短期天氣預報了。



    現在黃河流域未來兩三天的天象已經很簡單:7月14日,暖溼氣流會在黃河上空與冷空氣碰撞,先在洛陽-鄭州-焦作之間下一場大雨,然後降雨會移至稍上游的三門峽一帶。在三門峽的降雨量會超過洛陽,並且持續至少兩天。



    鄭州黃河鐵路大橋。



    鐵道兵第5師約兩千人的工程部隊聚集在大橋南北,黃河中還有工程船隻來來往往,滿載著一船船的石片,每艘船在一個橋墩的上游十幾米處拋錨停船之後,將船上的石片傾倒在橋墩前。



    鄭州黃河鐵路大橋是清末修建的鐵路大橋,1905年隨平漢鐵路通車而完工。



    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橋樑的基礎挖得不深,大橋橋墩是紮在淤泥裡,而非岩石層裡。所以民國時大橋的維護隊就學會了在汛期扔石片鞏固橋墩這一招。正因為這橋太爛,第二座鄭州黃河大橋——嘉應觀黃河鐵路大橋現在已經開工,可能過兩年就竣工投入使用了。



    “嘟——嘟——”火車頭的汽笛連續鳴響,提醒橋上如果還有忘記挪窩的工作人員,就趕緊閃開。



    車頭推著長長的貨車隊列,每個車皮裡面裝的全是溼沙。重重的車皮壓上大橋,在大橋停了下來,接著是第二列、第三列……直到把整個黃河大橋都鋪滿,壓住。



    車皮推到位之後,火車頭就脫鉤撤走了。車皮壓大橋防止橋被洪水衝倒,但萬一橋塌了呢。車皮沖走就算了,火車頭現在還是很寶貴的東西。



    ……



    7月13日。



    斯塔格坐飛機從上海直飛鄭州。當然是蹭的塗長旺的飛機。



    “當所有人都退卻的時候,只有我們在前進。”



    斯塔格邁開大步走著,天氣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來,斯塔格卡其色短袖襯衣、短褲,但仍一絲不苟地打了領帶,靴子乾淨,皮帶扣閃亮,襯衣和短褲都熨出了稜線,彷彿回到了1944年他為盟軍諾曼底登陸提供天氣信息的時候。



    7月12日到13日,來華觀摩的氣象學家,在黃河沿岸的兩組四個氣象學家火速撤退了,而斯塔格表示想去黃河附近看看,就和塗長旺一起飛來了。



    塗長旺:“逆流前進的不只有我們兩個。”



    斯塔格:“我看到了。是軍隊。”



    ……



    斯塔格看到的是20軍58師173團,奉命在此加固黃河大堤。鄭州附近的花園口是整個黃河大堤最危險的部位,但鞏義這裡的河段也是地上懸河。一根根的鋼筋插入地下,搭起框架之後,173團戰士和附近的民兵扛著裝滿土的麻袋,填實鋼筋搭起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