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五十二章,6626基地




    1958年建成後,ЛА-1先是測試射擊地面靜止目標,然後射擊空中飛行靶標。1960年,ЛА-1擊落了一架從20公里外飛過、高度6600米的圖-4改裝無人靶機。



    “ЛА-1的跟蹤系統完成最近的升級了嗎?”唐華問。



    “6月份完成的,從ۭ1B升級到ۭ1C,”普羅霍羅夫說,“理論上講,它的光斑聚焦會更加準確,跟蹤精度也提高了。現在擊落圖-4所需的照射時間應該不是30秒,而是25秒甚至更短。”



    唐華:“地面激光器的光束跟蹤系統,其實沒有太空平臺方便。要一套龐大複雜的旋轉和俯仰機構,旋轉的角度誤差允許度極低。”



    普羅霍羅夫:“所以就誕生了ې୲計劃。”



    ……



    1958年,ېୱ建成後,唐華又寫信建議重訂高能激光器的發展方向。



    寫信的時候,中美蘇都發射了人造衛星,太空競賽如火如荼,美蘇都試射了自己的洲際導彈,在蘇聯軍方內部,已經逐漸有不少人認識到洲際導彈才是未來核彈頭的主要投射手段。



    唐華建議的主要內容是:高能激光器如果發射到近地軌道,它攔截洲際導彈時,光路經過的地方都是太空,不會因大氣而衰減和發散,因此可以從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外擊毀洲際導彈。



    彈道導彈雖然飛行速度比轟炸機快得多,但在火箭發動機關機、脫離之後,導彈彈頭是依慣性按拋物線飛行,它的飛行軌跡是有章可循的。



    所以,近地軌道的高能激光器也能比較方便地讓光束聚焦在導彈彈頭上,一直持續十幾秒或幾十秒。



    近地軌道激光器的缺點是體積重量都受到比較大的限制,不過隨著太陽能電池板效率提高、電容效率提高,還有激光器的小型化改進,未來這個問題肯定可以克服。



    唐華的信基本上把美國的戰略防禦倡議——俗稱的“星球大戰”計劃裡面的天基定向能武器給抖摟了出來。



    美國天基定向能武器的幾大系統是在70年代提出的,60年代的中國和蘇聯能把概念機搞出來嗎?



    6626基地還真搞出來了一個。



    在ېୱ的“天文臺”西邊500米,有一座六角形的深綠色天文臺,在這裡唐華看到了ې୲的樣機。



    一個直徑3米、長8米的圓柱體。



    “火箭軍建議ې୲發射到280公里高的軌道,離地近一點,在攔截導彈時激光飛行的距離就近一點,”普羅霍羅夫說,“但是我們傾向於讓激光器在300或者320公里高的軌道運行,這樣的軌道,激光器的在軌壽命會長一些。在280公里軌道上,激光器呆6個月就要墜落;在320公里高的軌道,激光器的軌道可以維持3年。”



    唐華:“激光器自身可以攜帶軌道維持用的發動機和推進劑,每隔一段時間把掉下來的高度再補回去。甚至還可以讓其他的航天器和它對接補充燃料。不過,320公里的軌道高度是明智的,否則維持軌道消耗的燃料也太多了。”



    ……



    ې୲的功率比ېୱ小,7個80千瓦激光器捆一捆,但是體積也比ېୱ小。



    預定發射上天的ې୲樣炮總重不能超過20噸,這20噸也不是小數字了,按科羅廖夫的計劃,要等1965年“質子”火箭發射,蘇聯才能有運送20噸的東西上近地軌道的能力。



    ې୲其實也只是個小尺寸縮比的驗證模型,主要是試試看能不能在太空跟蹤和聚焦,另外就是或許它可以燒燬敵國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和光學成像系統。



    全尺寸全功率的那個叫ې୳,總重可能會達到80~100噸,能把ې୳發射上天的只有N-1這樣的登月火箭了。



    “因為ې୲的功率小,它在地面做測試的時候,只能讓靶機飛到10公里的距離內才可被擊落,”普羅霍羅夫說,“不過這也是好事,這樣我們可以用肉眼看見那架圖-4。”



    唐華和普羅霍羅夫都拿著望遠鏡,旁邊一名基地的上校負責用對講機和主控制中心聯繫,搞清楚靶機什麼時候飛到、靶機出現在哪個方向。



    在上校的提示下,唐華不一會兒就看見了天邊飛來的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