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13章,第一個上太空的中國人

    錢學森:“看來,我們的航天工業因為規模較小,反倒是可以免去這種資源的浪費了。”

    科羅廖夫:“在蘇聯只能這樣。不過,質子號快速投入使用,對蘇聯航天計劃是有好處的,用它可以實現繞月、月球軟著陸,另外,唐華的太空大炮也必須用質子號發射,畢竟是一個20噸的龐然大物。”

    錢學森:“唐華的太空激光炮,這個20噸的也只是個原型機,他設計的完全構型可是80多噸。”

    科羅廖夫:“那就只能等更大型的火箭設計成功了……”

    ……

    拜科努爾90號發射塔。

    蘇聯的“東方計劃”是單人宇宙飛船,“上升計劃”(日出號飛船)是多人宇宙飛船,正在設計的“聯盟計劃”是更大號的多人宇宙飛船。

    日出號飛船雖然搭載了3名航天員,但它的重量和加加林乘坐的東方號差不多,東方號是4.7噸,日出號是4.8噸。

    所以,趙寶桐和其他兩名航天員在返回艙里人挨人地坐著,跟擠公交似的。

    擠一點就擠一點吧,反正就在天上呆24小時而已。

    天津,唐華、王希季、孫家棟在一起看電視,等著日出一號點火升空。

    “蘇聯這載人飛船都沒經過無人試射,直接裝人就打上天,膽子真大,”孫家棟說,“唐部長,我們是不是……保守了一點?”

    唐華:“我們的飛船一定得是百分之百可靠,至少也要99%,要是隻有95%那也是不行的。而且,蘇聯的日出號飛船和東方號飛船差別很小,他們跳過試射流程也說得過去。”

    唐華現在心情也不算太緊張。中蘇航天深度合作之後,蘇聯火箭可靠性的提高是很明顯的。

    現在日出一號飛船上除了有個趙寶桐,還有不少中國零件呢。

    “5,4,3,2,1,點火。”

    發射塔的火箭噴射出熊熊烈火,帶著日出一號飛船緩緩上升。

    火箭越飛越高,助推器脫離,標準的科羅廖夫十字。繼續飛,在低畫質的電視屏幕上,火箭尾焰只剩一個發光小點。然後是控制中心報告第一級脫離。

    第二級脫離。

    “飛船入軌成功!”北京時間凌晨1點,控制中心綜合無線電定位和測控信號,宣佈了這個消息。

    此時的日出一號飛船在澳大利亞上空,科馬洛夫的話音通過通信中繼傳回了拜科努爾,還帶著不少雜音:“飛船一切正常。趙同志、康斯坦丁一切正常。我感覺良好。”

    唐華:“哎,趕緊繞半圈回到蘇聯上空,我要看看艙內視頻。”

    5分鐘,10分鐘,20分鐘……第47分鐘,摩爾曼斯克的通信站終於接收到了繞地球大半圈回來的日出一號的信號,現在進入可視頻傳輸的時間段。

    畫質當然很差,但是能看清楚日出一號艙內的3名航天員。在廣角鏡頭中,科馬洛夫在中間,趙寶桐在左,康斯坦丁在右。

    對著電視鏡頭,科馬洛夫招了招手,說了一句:“地球的朋友們,你們好。”

    趙寶桐第二個招手:“向地球的朋友問好,向全國人民問好。”

    康斯坦丁:“社會主義陣營團結萬歲,世界人民團結萬歲!”

    ……

    廣州。

    王安和葛耀初在廣州也呆了近一個月,時間雖長,但和中國的合作真的取得了進展。

    李強4月底抽空去了趟廣州和王安面談,王安想要的從中國進口廉價晶體管和微電阻、電容等元件,中國答應了。價格只有美國本土自產的同類貨品價格的2/3。

    “超微元件的進口單子,你們就半年一簽吧。”李強說。

    半年一簽是為了你好,要不是看在你是華人的份上,可能就直接籤三年五年的長期供貨合同了。

    在香港成立分公司的事,李強表示沒這個必要,香港雖然離中國地理距離近,不意味著在香港可以近水樓臺搶先獲得中國計算機。李強建議王安,如果有誠意合作,你的公司設在美國也可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