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14章,第五個芯片生產城市

    “北京之後是上海,上海當時的廠長是江蘇沛縣人,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吃狗。第四個有芯片廠的城市是蘇州,也在江蘇嘛,吃狗。”

    “於是到現在,這已經是電子工業系統的一條傳統了。桂林是第五個建立生產線的城市,傳統當然要持續。”

    梁林路又夾起一塊輕油炸過的芋頭片:“不錯不錯,沒想到乾鍋狗又這麼好吃……哎,要不以後我們把‘生產線落成要吃一隻狗’這一條也寫進手冊裡?”

    ……

    桂林的電子工業,是在1958年開始佈局的,最先是桂林電子廠和桂林電子工業學校(中專)。

    最初是李強挑的桂林,在這裡生產小型的導航雷達,同時為其他複雜雷達生產零件設備。

    國家確定由廣西帶雲、貴發展的模式後,桂林的電子工業從雷達擴展到消費電子領域。1960年,桂林的電子工業升級,電子廠成了電子工業園區,電子工業學校升級成了大專,改名電子工業

    學院。

    再考慮到未來含芯片的消費電子產品也會大量出口,1961年確定在這裡設立芯片生產線。

    李強進廣西就考察桂林,唐華先跳過桂林,去了柳州。

    圍繞著快速發展的柳鋼,柳州現在有點廣西的區域重工業中心的趨勢。除了普通的鋼鐵機械工業外,就是複製長沙農機廠而來的柳州拖拉機廠。

    長沙農機廠現在年產拖拉機8000多臺,柳拖1963年產量剛剛上5000臺。

    “雖然南方大部分地區還是人多地少,大部分情況下耕作用畜力就可以完成,但手扶拖拉機在農村還是很受歡迎。它能用於在鄉鎮和縣城之間跑運輸,滿滿一拖拉機的蔬菜瓜果,運到縣城,賣掉,公社大隊就等於增收了幾十上百塊錢。”

    柳拖的廠長丁蜀介紹柳拖現在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唐華則在仔細打量面前的這臺“豐收37型”拖拉機。

    丁蜀說的情況不是他們最近才發現的規律,應該是早就發現了。面前這臺豐收37型拖拉機就為此做了針對性的改進。

    拖拉機的拉貨車斗原本是個可拆卸的臨時附件,現在它仍然是可拆卸的,但是車頭更大,和拖拉機本體的連接更牢靠——當然拆起來可能費點事。

    除了加強的拉貨車斗,拖拉機的駕駛員位置還加上了一個雨蓬,或者說簡易駕駛室,像模像樣的,玻璃車窗,左右各有一個門。畢竟買這種南方型拖拉機的地區,下雨的時間比較多。

    於是,這種拖拉機拿去耕田的時候,除了要拆車斗,還要拆駕駛室。但這沒關係,按剛才丁蜀說的,現在南方買拖拉機的公社、大隊,一般都拿它當運輸工具。

    唐華:“現在全國都在把公路從縣城向鄉鎮擴展,即便是山區,我看到廣西很多地方也在劈山架橋修鄉村路。如果是運輸需求比較受歡迎,那柳拖和長沙農機可以試試升級一下生產能力,生產1噸、1噸半的輕型卡車。”

    丁蜀:“1噸半可能不夠耶,這個豐收37,我們是拿1噸貨鬥改的,但如果是在平路,拉兩噸半的菜都能跑得動。”

    唐華:“那輕型卡車也可以加強一下懸掛,1噸半讓它超載到三四噸,應該是可以的。”

    ……

    柳州靠著柳江,珠江水系的一條支流,可以通航。

    唐代甚至在柳江和桂江之間修過桂柳運河,大幅度縮短桂林和柳州之間的水運航線距離。清朝雍正年間,清政府還重修過。

    在柳鋼起來之後,柳州也有了一座建造現代化船舶的柳江造船廠,現在可以製造150和300噸兩種型號的淺水內河貨輪。

    也因為柳江水運航線的存在,柳州重工業的綜合運輸成本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

    除了內河貨輪,柳江裡還有更簡單粗暴的水運方式,上游的伐木場將竹子和木材隨便一捆,做成筏子讓它漂往下游,再在柳州撈起來,晾乾脫水,進木材/竹材加工廠。僅這種木材流放運輸方式,每年在柳江裡運輸的竹木就有8到10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