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27章,票證時代正在退去

    1954年國家對棉花實行統購後,開始發行布票,當年定的標準每人每年20尺,1955年短暫地削減到16尺(1954年的20尺導致了某些地區布匹供應緊張),1956年又恢復20尺,一直保持到1964年。

    20尺不算少,也不算多。裁縫店做一件中山裝5尺到5尺半,做一個雙人被套要18尺。

    要是結婚,除了被套還得床單吧,還有枕頭枕頭罩吧,另外買棉胎也是要布票的。

    原歷史位面,布票初期額度20尺,後來縮減到16尺。1957年布票擊穿,國家規定在大城市布票只能五折兌現,2尺布票+1尺布的錢才能買1尺布。

    儘管中國工人和職工的工資低至每月不到10美元,但國家仍然供應不起這三四十人民幣全部花掉產生的購買力,只能用票證再對工人的消費進行限制和規範,免得這個產品被擊穿、那個產品被擊穿。

    1958年,布票額度改為13尺,然後是8尺,最低點是1962年,每人每年3尺6寸。

    3尺6……

    那時候單職工、子女多的家庭真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哦,打補丁的布頭也要憑布票購買,所以有半尺的、兩寸的、一寸的、甚至半寸面額的布票。

    ……

    “艹!我63年64年攢出了一輛自行車的票,這65年的券發下來,又是一輛自行車!”

    “小張啊,早就說過你該找那個農村姑娘做對象,買兩輛自行車,你一輛,她一輛。”

    “也不一定,小張可以一下買兩輛,單數日子騎其中一輛,雙數的日子騎另一輛。”

    “得了得了,別拿我開涮。這樣算了,我65年的票攢下來,攢幾年買臺電視機。”

    “你看報紙不仔細吧,66年工業類票證就要取消了,還攢啥啊,你只需要攢錢就得了。”

    ……

    布其實也是輕工業品中的一類,但是布票是單獨出來發行和限定額度的,其餘的輕工業品憑工業券購買。

    其實在一開始,工業券還是細分出很多種類的,有自行車券,有手錶券,縫紉機券……自行車券的影響力尤其大,以至於1960年,國家將所有雜類票證統一成工業券時,老百姓還是用“多少張券買一輛自行車”來當工業券的價值標杆。

    工業券發行4年之後,終於也要落幕了。

    其實輕工業品在1960年以後供應量還是比較充足的,工業券從1960年發行起就不是特別緊俏的票證。自行車是特別搶手,但1960年合併為工業券時,全國的自行車生產已經能滿足老百姓的購買力了。

    ……

    “1965年的年度布票增發40%,又逢春節這個購買衣物的高峰,全國布匹和成衣的供應沒有問題吧?”唐華問榮益仁。

    榮益仁:“每年的春節都是購買衣物的高峰,全國各地的百貨、供銷系統對這種高峰早有準備。今年增發40%,再算上其他各種因素,就算在最壞情況下,紡織品的供應都能夠保證。”

    唐華:“多虧了化纖供應量上來了。64年的紡織品銷量、布票發行量都是1954年的兩倍半,總供需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還出口了一點。”

    榮益仁:“是出口了一點成衣,但進口的棉花更多。以後工資還是會漲的,所以化纖品尤其是混紡品的產量還得繼續擴充。”

    總理:“工業類票證就這麼一網打盡了,一年之後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現在就看子飛你的了,糧油肉,糧票就算暫時先不動,油票和肉票該提一個退休時間表了。”

    鄧子飛:“……我能接著說化肥的事嗎?”

    唐華:“明年你想要多少化肥?”

    鄧子飛:“當然是越多越好。不過我想要的是化肥施用或者說行銷區域變化。從明年起,能否在一些大的、集約化的農場,專門種植大豆和玉米的,這些農場也酌量撥發一些化肥。就算大豆也要一些磷鉀複合肥。”

    總理:“大豆榨油,豆粕和玉米是養殖場飼料的兩大主要成分,大豆和玉米產量提上去了,城市食用油和肉類的供應量就更有保證了。”

    唐華:“多進口一些大豆。從印尼進口棕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