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五十二章,我的上帝!它在冒煙!

    “華所長,我記得您有菲爾茲獎的推薦權限?”

    唐華打電話給華羅庚。他是中科院計算數學研究所所長,國內具有菲爾茲獎提名推薦權的兩人之一(另一個是蘇步青)。

    “唐院長,我知道你想問什麼,我和步青已經各自寫了一封推薦信,把陳景潤和他的哥猜1+2資料發給了菲爾茲委員會。”

    唐華:“要怎麼樣才能加大陳景潤的獲獎概率?最好是到十拿九穩的程度。菲爾茲獎四年評選一次,陳景潤今年34,1970年那一屆必須拿下,否則下一屆1974年,他可就41歲了。……我也找找諾維科夫院士、柯爾莫哥洛夫院士?”

    華羅庚:“推薦者人數多一些會有一定作用,但累加推薦數的效果可能比較有限。更重要的應該是擴展1+2證明的國際影響力,還有就是安排陳景潤參加下一屆的國際數學家大會。”

    看來是要加上一點運作公關,這個唐華熟。“有方向就沒問題了,我們各自分頭做準備吧。”

    菲爾茲獎最早的頒獎標準沒有年齡限制這一條。但很可惜,就在去年,菲爾茲獎委員會主席喬治·德拉姆定下40歲的界線,只頒發給頒獎當年元旦時還不滿40歲的年輕數學家。

    表面理由是是為了扶掖有潛質的年輕數學家,實際上是減少評獎時各國、各學派的爭議。

    不過到後來,40歲劃線的“表面理由”倒是越來越有道理,因為數學研究者的腦力巔峰就在30~35歲,大部分數學家在他的研究生涯中,第一個重大成果肯定是30出頭就得出的,甚至有不少數學家40歲之後就再沒有年輕時那麼重量級的發現。

    原歷史位面,徐遲是用一篇報告文學來激起國人對數學的興趣(也誕生了成捆的民科),現在就用一個菲爾茲獎來引誘中學生們邁入奇妙的數論世界吧。

    “唐院長,菲爾茲獎那是三年後才評選新一屆得主,現在10月份快到了,大家現在的關注點,是猜你能不能再得一次諾貝爾獎呢。”華羅庚說。

    唐華:“夠了夠了,已經拿了兩次了,斯德哥爾摩也去過了,沒啥意思,在街上轉了一下午都沒找到賣鯡魚罐頭的。”

    華羅庚:“有吧,今年世乒賽,國家乒乓球隊在斯德哥爾摩逛街的時候買到過。”

    唐華:“……”

    ……

    華羅庚說的沒錯,不但國內在暗暗猜測這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誰,蘇聯,甚至美國和歐洲也在猜。

    雖然提名名單尚在保密,但大家都覺得,196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候選人大概就這幾個:

    費曼&施溫格,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理論;漢斯·貝特關於恆星的研究;阿爾弗雷德·卡斯特勒關於原子赫茲共振的研究;以及唐華。

    唐華入圍諾貝爾提名的理由是什麼?……理由太多了。

    “1966年底問世的電子掃描隧道顯微鏡是一項革命性的物理探測技術。與激光冷卻技術相似,唐在公佈電子隧顯論文的同時就推出了可商業銷售的顯微鏡,以及數目繁多的專利。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種顯微鏡就刷新了人們對於微觀世界的認識。”

    “激光冷卻原子理論和激光冷卻裝置於1964年上市,對,可能不叫做‘公佈發現’而叫‘上市銷售’。很多低溫物理實驗的突破都與它有關。”

    “量子隧穿效應以及隧穿晶體管是唐於十幾年前發現的,而且被應用到了計算機元器件中,不知什麼原因,諾貝爾委員會遲遲未能給這項重要的技術頒獎。”

    “必須注意到的是,唐甚至還有一項十幾年前的重量級發現在諾貝爾委員會那裡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激光全息技術。據說,有一些委員認為這項技術應當籠統地歸結於1964年唐華因激光理論而獲得的諾獎,但實際上激光全息技術是一項獨立於激光理論的、重要的發現。”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科學家和科技公司認為,關於激光傳輸損耗和光導纖維的發現也是一項對人類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

    “196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委員會只需要從上述5種理由中隨便挑選一種,將獎項發給唐華,其他一切事情都會變得很簡單。”

    “如果這樣,12月10日的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又會變成音樂盛會,這無疑是本雜誌最願意看到的情景,也是諾貝爾委員會內心非常想看到的場景。1965年的現場錄音唱片以及視頻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的經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