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五十四章,現在中蘇領先一兩個月

    奧蘭多。

    這座距離卡納維拉爾角50公里的小城有NASA的4家分支機構,包括航天事故分析中心。阿波羅-3號的指令艙10月12日掉下海,救援人員把航天員扯出來之後,指令艙也直接用直升機吊上陸地,運到了分析中心。

    美國海上搜救人員的工作還有很多。和指令艙分離之後的逃逸塔竄到了幾公里外,美國海軍硬是用主動聲吶把它給找出來了,正在打撈。

    事故的另一件主要證據——土星-5號的箭體、阿波羅-3號的登月艙和服務艙墜毀在離岸1300米的海中,火箭當時還有一千多噸燃料和液氧,拍到海面上就引起了全箭爆炸,場面如同戰列艦彈藥庫殉爆。

    現在美國海軍4艘軍艦、4艘打撈船、2艘潛艇、1300多名海軍官兵和85名潛水員正從海中一片一片地把土星-5號的零件撿上來。這些零件最大的有重型卡車那麼大,小的只有一張名片大小。

    奧蘭多的航天事故分析中心最先開展事故溯源工作。運到分析中心的指令艙(殘骸)看上去慘不忍睹,艙內的所有可燃物在純氧環境下都過了一道火,其中有些在正常空氣中被認為是不會起火的材料,現在也燒成了一團。

    燒成一團的物質,分析人員就給這團物質做幾十個點的採樣,分析它的成分,還原出這團物質沒燒起來之前是什麼形狀、是哪件物品的哪一部分。

    這還算比較輕鬆的工作,從灰燼還原出火災前物品的狀態才是手藝活。

    尤其是這灰燼還被救援時的水龍頭衝過、救援人員踩過。

    指令艙的艙壁的灼燒痕跡也是重要的事故溯源證據,這層黑灰,最貼近艙壁的肯定是最先起火的物質迸發出來的顆粒;接下來依次疊加,最表面的那層,就是艙內最晚起火的物品。所以關鍵問題就是:這厚薄不均、最厚也就1毫米的黑灰到底有幾層?各是什麼成分?

    ……

    “今年7月3日,我們長征-15第一次試飛,唐院長在文昌緊張得不得了,火箭點火前還和我說,這次火箭只要不掉下來就是勝利,”錢學森說,“看美國這次土星-5號的事故,唐院長的擔心太有道理了,也是我們運氣好,本來預定10月才發射的火箭提前了3個月,竟然沒事。”

    任新民:“我在蘇聯那幾個廠調研,調研出結果之後認為要保證生產質量,就要插入多幾道檢測流程,因此上報蘇聯生產火箭的速度應該降低。唐院長知道了這個情況之後,說放寬就放到底,13個月一枚還是太快,乾脆放到14個月生產一枚。”

    “另外還要求蘇聯在生產完第一枚和第二枚之後,根據前兩枚火箭的試射情況,再花一個月時間,重新梳理一次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屠守鍔說。

    “還有超多冗餘度的,比長征-5號還要保險的飛控系統……”

    切洛勉:“登月飛船在設計時,唐華堅持飛船在進入穩態後,艙內大氣應是0.7個大氣壓的氮氧混合氣,和載人飛船、空間站一樣,拒絕看起來可能給飛船減重的0.3大氣壓純氧方案。這看起來也是對的,美國顯然就是倒在了這裡。”

    “7月發射成功,大家把發射後的數據整理完畢,唐副總理就讓文昌和天津兩頭的所有職工休大假,差不多休假休了三個星期,說是把身體和精神狀態調整好了再回來工作。不知道天津那邊怎麼樣,我們文昌中心去雲南滇池休假三個星期,回來之後大家狀態士氣都很高,蘇聯火箭的場地檢測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勞逸結合就是事半功倍啊!”

    ……

    唐華現在正從雲南返回北京的路上。在火車裡咣噹咣噹,完全沒有意識到在北京的航天&載人登月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眼裡,他被封神了。

    不對,以前唐華就被封神了,現在是頭上再添上一層光環。

    土星-5號和阿波羅-3號發射徹底失敗,這幾天美國航天的高層還在被震來震去。

    奧蘭多分析中心在逐漸還原火箭發射的那一瞬間指令艙內的情況,起火點大概已經搞清楚了,在飛船指令長瓦爾特?施艾拉座椅的後面。至於第一個火星怎麼冒出來的,這要依據現場,擺個模型再復現一次才能得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