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一百零六章,中華經濟圈的概念

    “有的國家在堅實地走向現代化;有的國家漸漸走向了大國的依附經濟體之路;有的國家正在被富裕國家虹吸;有的國家正在發生內部變革。”

    “同時我們也看到,除了第一種——正在走向現代化的國家,其他三種發展中國家實際上是不發展的國家。非但沒有發展,一些國家還因為富裕國家無止境的虹吸而倒退了。”

    ……

    《貿易和發展報告1968》

    “1968年,西方世界的經濟再次承壓。當前的壓力源來自於資金流趨於枯竭、堆積如山的債務和不斷上漲的商品價格。”

    “自危機以來,西方經濟體的公共部門都在尋求更多的資金重振經濟,而這意味著公共債務的急劇增長。需要注意的是,在國家債務增長的同時,私人債務,特別是企業債務也在快速增長。”

    “多邊主義正受到新舊危機的雙重夾擊。在我們這個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內向型解決辦法不是出路,難的是找到使國際合作生效、造福全人類

    並提升人類文明程度的方法。在這一條道路上,我們仍舊任重道遠。”

    “發展動力不足,讓人質疑白宮所宣稱的增長強勁的說法。……美國的名義工資增長遠低於危機前的高位。1967年下半年,美國名義工資的上漲趨於停滯,而通脹從1%上漲為2.5%。在一年前,美國全年工資的上漲幅度是3.5%。”

    “……發展中的中華經濟圈。”

    “1967年,我們首次在貿易和發展報告中使用了‘中華經濟圈’這一概念。這是一個地理、制度、民族混雜的劃分方式,既包括東亞國家,也包括東南亞國家;既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實施民主制度的國家,也包括中國、越南、朝鮮、老撾等社會主義國家;既包括有成規模華人移民的國家,也包括華人很少的朝鮮等國。”

    “雖然中華經濟圈的概念還存在爭議,但中國是該經濟圈無異議的核心國家。1968年,中國宣佈其外貿額(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其中出口104.4億美元,進口100.8億美元,當年貿易順差3.6億美元。”

    “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日本的外貿額連續第二年下跌,從1967年的210億美元降至191億美元。”

    “最近三年,中國的對外貿易額增幅80%來自與東亞、東南亞及西方國家的貿易,對蘇聯及東歐地區的貿易額只佔總增加值的20%,不過即便這樣,中國與蘇聯及東歐地區的貿易額淨值在過去三年也增長了16%。”

    “1967年底,中國預計1968年的工業產值增長率為12%,工農業產值年增長率為10%。1969年1月底,中國的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字顯示,1968年的這兩項產值增長率都達到了計劃要求。”

    “鑑於國內需求強勁、私人消費增加和基礎設施投資擴張 ( 特別是在中國的對外戰略的重點扶持下 ),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增長也保持穩定。但人們對此也存在擔心,這些趨勢可能因全球冷戰對峙形勢的突變和美中關係惡化而重歸於無。東南亞地區有多條世界級的戰略水道,這一地區一直是美國念念不忘想要控制的區域之一。”

    “在中華經濟圈的發展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那就是人民幣貿易的出現。”

    “據關貿總協定的報告顯示,自50年代末起,中國與越南的貿易開始使用人民幣。但越南即便不使用人民幣,也會用盧布與中國進行貿易。1968年1月,中國與新加坡的貿易協定中,明確了中新兩國的貿易為人民幣、美元雙幣並行的模式。”

    “中新貿易使用人民幣,很可能會成為中華經濟圈未來最大的變數,它對世界貿易體系的挑戰,很可能是二戰以來經貿領域最大的變數。”

    ……

    北京。

    “1月份已經有一些外國機構出年度報告了,中國的外貿增長速度可能把他們給嚇著了,但其實我們並不是外向型經濟的國家,我們國內七八億人的生產和消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內循環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