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94章,蘇聯同志前來參觀

    朝鮮戰爭爆發到現在,蘇軍總參謀長謝爾蓋·馬特維耶維奇·什捷緬科已經是第三次來中國了。



    第一次是1950年6月,路過中國,然後直奔朝鮮,帶著一個軍事顧問團幫朝鮮人民軍制定攻略全朝鮮的作戰計劃。然後朝鮮人民軍打了半場好球,在釜山防禦圈栽了。



    第二次是1951年3~4月,第五次戰役發動前,在北京吐槽中國的總參是一個勤雜事務管理部。



    1951年還沒過,什捷緬科在12月又來到了北京。



    什捷緬科帶著蘇聯參謀部代表團來北京的原因,一是想詳細地搞清楚第五次戰役的策劃、實施、指揮過程和變化,二是搞清楚東豆川反擊戰,三是搞清楚軍事顧問科切爾金少將為什麼會發那封信。



    科切爾金是蘇聯來華軍事顧問團的一員,在克拉索夫斯基和科托夫的領導下。科切爾金主要對口負責“調教”我軍的總參謀部。1951年7月,東豆川反擊戰結束後,科切爾金用信件的形式給蘇聯總參謀部作戰部長髮了一個長長的報告。裡面是這樣評價解-放-軍總參謀部與志願軍的作戰指揮的:



    “中國儘管形式上有總參謀部,但似乎一直沒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在領導武裝力量和指揮軍事行動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中國總參謀部也有作戰部,但它只有10~12名軍官(蘇軍總參作戰部有多達60~70名軍官工作),拼湊成一個意義不明的小組,日常的工作是為中國領導人起草文書。研究戰爭形勢和制定方案不是中國的作戰部的職能。”



    “中國的總參謀部不承擔輔佐領袖作戰的職責,只滿足於蒐集和提供情報,然後將情報往毛、周及中國的主要領導人那裡遞交了事,大概總參謀部認為毛自己清楚該怎麼辦。”



    “在朝鮮的戰爭,中國的總參謀部承擔的職責更少,大概他們也認為彭自己清楚該怎麼辦。所以,實際上能對彭德懷給予有效指示的只有毛一人。但毛認為不需要干預彭的計劃,認為彭親臨現場最清楚該怎麼辦。”



    “中國總參謀部蒐集和提供的被送往中南海的一個情報中心,據說這些情報也會被遞送到朝鮮的彭手裡。但至今為止,我未能進入中南海的這個情報中心。”



    “履行總參謀長之職的聶在軍隊領導人之中資歷是比較淺的,由於中國人的含蓄,當總參謀部的指令可能損害其他老資歷的領導人的面子時,聶不會強制要求推行。粟是副總參謀長,雖然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但資歷也比較淺,因此他的作用也不是決定性的。”



    科切爾金的報告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現在中國的總參謀部“菜得摳腳”。這倒是和3~4月什捷緬科來北京的時候看到的中國總參謀部差不多。



    但這也是讓什捷緬科迷惑不解的地方。如果中國的總參謀部菜得摳腳,據在朝鮮的蘇聯軍事顧問轉述志願軍的參謀部也差不多那樣,那中國的第五次戰役是怎麼打出來的?



    “什捷緬科同志您好。”



    “達瓦里希聶,您好。”



    兩國總參謀長會面,因為彼此都挺熟悉,很快就進入了正題。



    “科切爾金同志帶領的顧問團在過去的一年,與總參的同志相處得很愉快,對中國總參謀部的建設幫助很大。”聶帥說,“當然有些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軍事體系的現代化需要一個過程,要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漸到達我們的建設目標。而且,總參謀部的建設也是要與人民軍隊的建設同步,我們各軍種和兵種走向正規化現代化,總參謀部的改革也無法超越這些現實的基礎。”



    對聶帥的這個說法,什捷緬科也表示同意。“今後,我們顧問團的人員要將更多的時間放在為中國幹部講課和培訓,這比起體制的調整更重要。體制調整和部門建設應在人員擁有專業的參謀素質之後,而不是之前。另外,如果戰爭的形勢特別急需,派往中國總參的蘇聯顧問還應該離開北京,開會交流工作經驗,以及幫助中國部隊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