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99章,壘方塊遊戲

    1952年1月1日,路透社記者威廉·西萊斯特與攝影師頭戴鋼盔,又在棉大衣外套了一件防彈衣,離開楊州市的殘垣斷壁,躬身向北摸索。



    離開楊州市就意味著離開了美軍控制的據點。根據手中的地圖,在西萊斯特前方3公里就是中國軍隊控制的戰壕,戰壕後200米,就是一道連著一道深灰色的山嶺。



    在過去的一個月,楊州-東豆川-報川一帶相對平靜,這不是因為聯合國軍和中朝一方在華川的談判還在繼續,而是雙方都對在這一帶發動進攻缺乏興趣。



    西萊斯特和攝影師躬身前進了三四百米,攝影師覺得他們已經進入了危險區域,但西萊斯特還不罷休。在他的鼓舞下,他和攝影師在斑駁的雪地中又爬行了一百多米,儘量在近一點的距離拍攝中國軍隊佔據的山地。



    “我用12倍的雙筒望遠鏡眺望遠處的群山,但在冬日的風雪中,群山沒有顯露出任何細節,看不見碉堡、炮臺、機槍,也看不見士兵。山麓和半山腰有一道道深淺不一的痕跡,可能是大面積的鐵絲網,但也可能是半年前戰鬥的遺蹟。”



    “12月31日,我抵達了楊州——這座小城是聯合國軍在漢江平原所佔據的最北的據點。駐紮在這裡的是美國陸軍的一個步兵團。令我感到驚訝的是,這裡沒有人緊張兮兮,更沒有人歇斯底里。我看到這裡的人——從低級軍官到士兵,每個人的臉上都是平淡,其中又夾雜著一些消沉的氣息。在鋼樑和巨大的圓木為支架,再壘上厚厚的沙包構成的防炮掩體中,士兵們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巡邏、加固工事、抽菸飲酒,偶爾還會分享不多的幾本老司機雜誌。”



    “我對楊州的第一印象,這裡的士氣既不高也不低,士兵們似乎習慣了自己的職責——守住這裡的陣地。然而營長夏爾博告訴我:這一切的平靜都是因為聯合國軍沒有下達攻擊命令。他擔憂地告訴我:第8集團軍如果下令進攻,打破這些人自欺式的生活節奏,那麼士兵和低級軍官中歇斯底里的情緒將會猛然迸發,就如同1917年和1918年西線的法國軍隊那樣。”



    “在六個月前,這裡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大的坦克戰,也是美國軍隊遭受傷亡最大的戰役。這場戰役被一場談判分隔成上下半場。在上半場,中國軍隊的坦克插入了漢江平原,攻克漢城並將美國陸軍的一個師包圍殲滅。在下半場是美國軍隊發動進攻,範佛里特動用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炮群支援美國和韓國的步兵,雙方在我面前的群山廝殺了整整10天,中國軍隊和聯合國軍的屍體佈滿了整個山坡和山谷。在美國軍隊因此疲憊不堪時,中國軍隊的坦克再次出現,將美軍擊退了20公里,結束了這場血腥的戰役。”



    “6月26日,三個美軍師被擊退,終場的哨聲也再次吹響,雙方在西線進入了五個多月的默契時期。在我看來,交戰雙方都希望這種默契的停火永遠持續下去,直到雙方的首腦同意在停戰協議書上簽字。”



    ……



    “團長,裝這個東西能讓導彈變得更厲害嗎?”



    高射炮兵62師的紅旗-1導彈團,導彈發射車正在接受後勤營和總參通信部的改裝,閒在一旁的控制手就問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