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一章,臺灣戰役的可行性

    拿下臺灣的好處到底有多少?那簡直太多了。



    就算在50-60年代,中國基本沒啥對外貿易、也沒有大型艦艇不需要走向遠海的時代,東南沿海剩一個臺灣沒解放,對中國軍事、經濟的干擾甚至危害也很大。



    首先是海空威脅。



    直到1958年,人民空軍才將臺灣的戰鬥機、轟炸機從中國大陸上空趕出去(此後仍然有u-2之類的偵察機滲透入境)。此前果黨空軍一直具備轟炸福建、浙江、長三角城市的能力。



    這就對福建、浙江、長三角的經濟建設干擾很大,一五計劃和此後的工業建設計劃就回避了這些地區,但長三角又是基礎很好、適合輕重工業發展的地區,然而這塊寶地在建國頭10年,不但沒能好好發展,反而琢磨著工業內遷、高等院校內遷。



    為了防禦果黨的空中襲擾和登陸滲透,50年代到70年代,東南沿海也是配置重兵,從陸軍到防空高炮、防空導彈再到戰鬥機,都是重點佈置。



    臺灣的存在也干擾了中國的南北海運航線。果黨海軍最囂張的時候甚至連蘇聯的商船都敢扣押,蘇聯船員被抓上岸坐牢,蘇聯氣炸然而拿臺灣沒辦法。



    總之,拿下臺灣,就算不為走向遠海考慮,就東南沿海的防禦來說也是極大利好。



    拿下臺灣的第二個好處是省錢。



    從萬隆會議到1971年中國獲得聯合國合法席位,這十六年時間中國花那麼多錢在亞非拉撒幣外交,在歐洲和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搞利益交換,頻繁合縱連橫,主要目的就是把灣灣從聯合國趕出去,讓自己坐在a的席位上。好吧可能某個時期的對外援助還有“支援世界革命”的目的混雜在其中,但爭取聯合國席位仍然是撒幣的主要目的之一。或者說,我們花大力氣支援某個小國家革命,本質是希望革命成功之後的新政權會投我們一票……



    在中國對外貿易年盈餘只有一兩億美元的時代,十幾年撒出去幾十億美元那可是夠肉疼的。



    撒幣外交併不是到1971年就終止。1971年後,大陸和灣灣的邦交國之戰,僅僅截止統計到2010年,兩邊就各至少撒出去幾百億美元,不管是哪邊撒出去的錢,那都是打工人辛辛苦苦掙來的嘛。



    如果拿下臺灣的同時把聯合國位置解決了,這些錢大部分可省掉。實際上,拿到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還可以讓中國省更多的錢。



    最後,拿下臺灣可以消滅“心理寄託”效應。大劉是這麼說的:(在地球確定無誤要被滅亡之後),人類才是真正進入太空。而‘真正進入太空的人,再也不是人了’。



    ……



    七月之後,粟峪就神神叨叨地經常失蹤,唐華就覺得不對勁。到後來粟大將的攻臺計劃出籠,開始內部徵求意見,唐華就看到了他的計劃全貌。



    當時唐華的反應是一拍大腿:“粟參謀長,這……這個,我用所有的辦法支持你的計劃!”



    粟裕唸的報告是戰略層次的戰役粗略分析,要點主要是:



    一、蘇聯雖不明說,但顯然不太像那麼快結束朝鮮的戰爭,蘇聯正在用引誘、指使或逼迫的方式讓朝鮮時不時搞點事情,讓停戰協議沒法很快簽下來。美國那邊也要面子,因此不管怎樣,粟裕預計,朝鮮的停戰談判最快也要1953年底才能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