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六十一章,如何攔截反艦導彈

    唐華、劉鼐、程旺、牧野茂從右後舷的舷梯登上正在舾裝的105艦“蘇州”號。



    現在海軍手中較大的艦隊驅逐艦有11艘,其中10艘為作戰艦,1艘訓練艦。



    作戰艦101~104號是四艘蘇援07型驅逐艦,目前已接收3艘,隸屬於北海艦隊,基地在大連和青島。



    105、106、107是接收的3艘基林級,目前都在舾裝,按計劃從1955年5月開始每半年交付一艘。



    108、109、110是接收的3艘弗萊徹級,也是從1955年5月開始每半年交付一艘。



    基林和弗萊徹級暫時歸於東海艦隊編制下,基地有上海、舟山、基隆、高雄。



    大名鼎鼎的“雪風”/“丹陽”/“羅炳輝”號訓練艦,舷號81。這艘前日本海軍陽炎級驅逐艦是許多大戰役的見證人,堪稱二戰活化石,我軍接收後確定修復。1952年中蘇海軍的合作協議執行後,我軍還向蘇聯學了海軍軍艦的命名系統,因此就制定了訓練艦以人名命名的規則。



    今天“蘇州”號的改裝工程暫歇一天,唐華走上甲板,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具雙聯裝的迴旋傾斜式導彈發射架。



    劉鼐:“這個紅旗-4的發射架現在是個配重模型,上面的兩發彈也是木質模型。當然,發射架下面的彈藥庫艙室我們已經按圖紙的規劃改建好了。”



    唐華:“新的導彈發射架機構很複雜,要做到快速提彈、快速裝填,還要極低的故障率。我們應該多給二機局一點時間。”



    劉鼐:“其實發射架的測試已經通過了驗收,量產的發射架明年1月就會往上海運,運過來裝上,這條艦就可以交了。”



    第二機械局是戰術導彈局,紅旗-4導彈整套系統——包括髮射架在內,都是二機局的工作。



    “蘇州”號在艦體後部的高平臺裝一部雙聯裝紅旗-4發射架,使用射程25公里的増程型彈,艦內彈藥庫備彈24枚,雙臂發射架最快裝填速度15秒一輪(兩枚)。



    從發射架往艦首的方向走,先是一個新搭建起來的後桅杆,上面裝一部搜索雷達和一部火控雷達。



    接著在兩座煙囪之間,是2部四聯裝鷹擊-2反艦導彈的發射箱,四聯裝發射箱屁股衝著舷外的大海,這樣導彈發射時的尾焰就只噴海水。



    走過前煙囪是桅杆,原來基林級的“一根杆”式桅杆已經拆掉了,裝上了新的更結實牢靠的桅杆。



    再往前是艦橋,被開了幾個大口子,舾裝的時候要往裡面裝新的設備。



    艦橋前面本來是2座雙聯裝127毫米艦炮,現在2號炮塔已經被拆掉了,原地裝上了一門蘇制V11雙聯裝37毫米高炮。就是後來的61式雙37炮的樣子。



    這門雙聯裝127毫米炮塔拆掉之後,整個基林級能減重不少,剛好可以抵消加裝兩種導彈系統增加的重量。



    “基林級可視為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的放大版,”牧野茂說,“我以前研究圖紙,現在研究了實艦,雖然有浪費噸位的缺點,但是正因為初始設計在噸位方面特別奢侈,所以有很大的改造空間。”



    程旺:“基林雖好,可惜不是目標艦,正在從蘇聯引進的56型也不是目標艦,看來咱們的目標在很遠的地方啊。”



    唐華:“也不是這麼說,設計院的船模水池裡應該能看見目標艦的水線模型了吧?”



    ……



    “在規定的4800噸排水量和小長寬比框架下,軍艦是可以用72000馬力達到您所要求的航速,”牧野茂說,“甚至在線型經過第三次優化之後,我們取得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航速數字:33.1節,誤差是正負0.3節。”



    船模試驗水池沒在運行,水槽裡的水安安靜靜的,木質艦船模型都被吊上了岸邊。



    唐華仔細端詳4800噸艦型的水線以下部位。之前他認為4800噸、長寬比8.5:1、方尾的艦型能達到的最高航速在32節左右,不過現在航速的優化略微超出了原先的預估。



    艦首是兩端互反弧線連接的飛剪型首。艦首之後艦的前半段部位有一個輕微的內凹線形,就像鴨滑或者大和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