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噸大蘋果 作品

第七十四章 中國話的精髓

    “師傅,我錯了!”

    有錯就要認,捱打要立正。

    這是無數先賢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從小到大,各種名人故事都告訴我們,犯了錯誤就要勇敢承認錯誤,這樣不僅不會收到懲罰,甚至還有可能收穫獎勵。

    比如說華盛頓小時候很淘氣,他把自家的櫻桃樹給砍掉了。但是他最後和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不僅沒有怪他,反而稱讚了他。

    “我看那櫻桃樹早就不順眼了,你砍了剛好,晚上拿櫻桃木燒烤鴨吃!”華盛頓父如是說。

    於是華盛頓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晚上吃了一頓美美的烤鴨。

    牛犇忘記自己是從哪兒看到了這個故事的,也許是《意林》也許是《讀者》說不定是《知音》,當然也有可能是豆瓣和知乎上看到的。

    他決定按照上面的故事來試驗一下。

    “你錯在哪兒了?”

    “我不該在午時過後吃東西的,違反了過午不食的苦行戒律。”

    “知道錯了就好。”慈濟法師慈眉善目的,看著上去一點都不惱火的樣子:“覺遠,我知道你剛剛加入苦行僧行列,還不適應。”

    牛犇的眉眼笑開了,果然!果然如此啊!主動認錯果然不會受罰。

    他如此的想著,但是卻並不知道中國語言中的精華部分:欲揚先抑和欲抑先揚。

    但凡在職場圈尤其是體制內圈子裡混過的都必須要明白一個道理。如果領導找你談話,尤其是在其他幾個領導面前談論你的時候。

    要是領導開口先誇了你,那麼不要高興的太早。因為在誇了你一遍之後,領導後面馬上會接上一個【但是】!一旦有了【但是】,那麼前面說的就全是廢話,只有【但是】後面的話才是有意義的。

    相同的道理,要是領導真的欣賞某個人,那麼一開始多半不會直接誇耀他。而是不鹹不淡的敲打甚至略微貶低一下,說了一桶廢話之後才看似不輕不重的誇了幾句。但每一句都誇在點子上。

    所以領導開頭怎麼說並不重要,結尾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是在外地上大學的大學生突然和家裡父母聯繫,前面說的各種話都是屁話,就最後一句“爸媽,我沒錢了”這一句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