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二百六十一節 安平的主人

    1631年的鄭芝龍,已經消滅了他的大多數海上對手:包括一度幾乎將他逼入絕境的李魁奇。徹底控制了對日貿易,迫使以前的僱主,海上馬車伕荷蘭人按照他的條件進行貿易。此時他坐擁威震中國海的龐大船隊,壟斷著對日本和臺灣的貿易:“日進斗金”,“富可敵國”這些詞放在他的身上毫不誇張。地地道道的大明“高富帥”。――鄭芝龍還是個眉目清秀的美男子。

    他手中拿著一封文書。

    文書是幾天前從臺灣回來的一艘鄭家商船帶來的。寫信的人是鄭芝龍在臺灣的代理人:郭懷一。

    郭懷一的身份是臺南的漢人移民的首領。從表面看,他只是當地的移民村落油車行村的村長而已。實際上郭懷一曾經是鄭芝龍的部下,是他留在臺南的一著閒棋。

    鄭芝龍的發跡和繼承顏思齊的遺產有很大的關係。而臺灣的勢力也是顏思齊留下的遺產之一。

    顏思齊是當時縱橫中日海域的大海主,從事著貿易和海上掠奪。當時其手下有十個主要首領,包括楊天生、張弘、林福、林翼、李俊臣、陳衷紀和鄭芝龍等人。

    顏思齊和當時很多著名的海主一樣,都以日本作為自己的主要根據地。隨著幕府的威權不斷加重。首領顏思齊未雨綢繆,考慮要在日本以外建立自己的根據地。

    在中國沿海的島嶼建立根據地,可選的地方很多,但是明王朝的餘威猶存,軍事力量也沒有衰落到後來那樣不堪一擊的地步,閩浙沿海等地的島嶼無法染指――雙嶼就是前車之鑑。即使是澎湖。荷蘭人幾次築壘,幾次都被明軍驅逐,所以他們只能選擇海外的孤島――“化外之地”臺灣就這樣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1624年顏思齊率領部下和移民前往北港,在當地建立營寨,從大陸招納漳泉移民在此拓荒墾殖。第二年九月,顏思齊在諸羅山行獵時候據說因為感冒死在當地。

    顏思齊的突然死去,頗有疑點,但是不管怎麼樣,年僅二十一歲的鄭芝龍繼承了顏思齊的首領位置,得到了顏思齊的大部分遺產。

    鄭芝龍繼承顏思齊的首領地位後,沒有在臺灣的拓展墾殖上下很大的力氣。荷蘭人在臺灣勢力擴展很快,加上西班牙人也來插了一腳:1626年西班牙人在基隆附近築了聖?薩爾瓦多城。這兩年後,西班牙又在現在的淡水築了聖?多明哥城。鄭芝龍當時正處於和各大海上勢力不斷交戰,爭奪海上霸權的時候,不願意多蹚渾水,一度決定放棄在臺灣的移民據點,撤回福建。後來他還是放棄了這一念頭,改為繼續經營臺灣,1628年閩南遭到大旱,饑民甚眾。鄭芝龍在熊文燦支持下,招納漳、泉等地災民數萬人,“人給銀三兩,三人給牛一頭”,用海船運到北港墾荒定居。大大擴展了在臺灣的福建移民的數量和勢力,不過,至始至終,鄭芝龍始終沒有派遣武裝力量到臺灣去,也沒有明確的宣示對臺灣的所有權。他只是支持在臺福建移民中的首領,通過他們來遙//最快文字更新無彈窗無廣告//控當地的移民村落――不過這些年來他也並沒有多幹涉當地的事務。荷蘭人向中國人收取人頭稅,他也未作出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