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四十節 食品廠

    說起來這裡的鯊魚品種還真不少,大大小小起碼也有七八種。

    “鯊魚能吃嗎?我記得這玩意是全身排尿的,魚肉就是一股尿味……”陳思根在國外多年,見多識廣,想起了當年去挪威。當地人招待他的當地特產醃鯊魚的恐怖經歷。

    “因為不好吃,所以才用來做魚糜製品。”

    鯊魚肉含有較多的脲,有濃烈的腥臊味,直接用來打漿是不行的。所以第一步是肢解成魚片之後用5%鹽水漂洗五分鐘,沖洗乾淨後放入醋酸溶液池中浸泡脫臭,最後漂洗乾淨,晾去水分。

    “這就是加工好的鯊魚肉片了,你聞聞,一點味道也沒有。”鄖素濟隨手拿起一片白魚肉遞給陳思根,“這樣就可以用來打漿了。”

    他們繼續往前走。前面的一臺機器正在轟隆隆的運轉著,工人正把一筐魚從漏斗上倒下去,下面是個巨大的不鏽鋼滾筒,上面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孔洞。許多已經被擠得稀爛。但是還能大致看出是條魚的殘骸正在上面翻滾著。

    “這是在幹啥,打漿?”

    “這是採肉,或者叫擠肉。這個大滾筒上孔就是篩子,通過不斷的旋轉擠壓,把魚骨魚皮排除出去,只剩下淨肉。”

    “靠。真先進!”席亞洲第一回進食品工廠,很是好奇,他盯著這機器看了半天,“這不等於吃魚得吐魚刺的問題在工廠裡不算問題?”

    “如果不追求魚的完整性和魚肉口感的話,機械去除魚刺的方法有很多。”鄖素濟說,“不然咋叫工業的力量是無窮的呢。”

    陳思根忽然叫了起來:“不對吧,你這不是海魚,是鯰魚啊!”

    “沒錯,就是鯰魚。”鄖素濟說,他說鯰魚在廣東海南很常見。天地會推廣的稻田養魚裡就有養殖鯰魚的――主要是革鬍子鯰和大口鯰。它們生長速度很快,對生存水質要求很低,耐低氧。缺點是肉質不太好。但是它出肉多,又沒有處理起來麻煩的肌間刺,食品廠拿來做魚糜製品的填充劑。

    “我記得這玩意土腥味很濃。”

    “在清水裡養殖幾天就可以了,再說還要後期處理,連鯊魚肉都能用,何況這個。”

    採肉完成之後的魚肉再倒入絞肉機裡,用螺旋形的鉸刀連續絞兩三次,然後幾種不同的魚絞肉倒入一個大石臼裡。工人拉上離合器,皮帶開始帶動一臺機器用三根攪拌棒攪動打漿,攪拌棒是用行星齒輪控制的,可以做公轉和自轉。輕而易舉的就能將大量碎魚肉攪拌成魚糜。

    鄖素濟說:“這是擂潰機。專門用來打漿做魚糜用得。人工做也可以,自然效率差遠了。”

    他說這話,一個工人拿著勺子不斷的向石臼裡舀入少許的水。

    “這是鹽水,可以增加魚糜的粘度,加鹽是做魚糜製品的關鍵。”

    眼見著魚糜隨著攪拌越來越黏,感覺上比糅合的麵糰還要黏,工人期間添加了些料酒和調味料。又倒入了一袋白色的粉末。

    “這是紅薯澱粉,也是填充劑。一般不超過25%。不過根據採購價也可以加入50%甚至更高或者完全不加。對了,本廠供給特供商店的魚糜製品就是完全不添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