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娘 作品

218、番外二

    “去西關謝謝。”



    出租車門關上, 從火車站的地下停車場駛出。衝上緩坡時,輪胎與水泥路面發出轟隆的摩擦,光線從擋風玻璃傾瀉而下,隨著車身的顛簸在眼前晃動。



    “哎你們寧市發展得還蠻不錯的哦?”



    “還可以, ”司機把著方向盤, 不標準的普通話拖腔帶調:“看跟誰比咯。”



    “亂是亂了點, 不比我們日本整潔。”



    “哦你是日本人哦?怎麼中文這麼好?”



    “我是歸化三代啦。”



    “回中國幹什麼?旅遊?還是走親戚?”



    “好笑啦, 現在哪裡還有親戚讓我走?我陪外公回來看看。”



    車內陷入沉默, 只剩下鏡頭前劃過的街景, 高大的棕櫚和琴葉榕, 停放無序的電動車,戴著頭盔載著小孩放學的中年家長。



    “到了,十三, 謝謝。”



    “這麼快?”



    “這是老火車站, 當然近咯,”司機低頭慢吞吞地找錢, “馬上要拆了, 等從新站過來就遠了。”



    女生先下車, 繞到另一邊, “外公,我扶你。”



    一雙穿著黑布鞋的腳自出租車上踏下, 非常吃力地站穩。他抬起眼, 看到陌生而喧囂的轟鳴,眼前的舊騎樓熟悉也陌生, 風裡有他熟悉的潮溼,但每張臉都不同了。



    這是排練,戲演到這裡就結束了, 應隱從阿柔的角色脫出,“港臺腔會不會太重?”



    “不會。”



    應隱仍挽著柯嶼的胳膊:“說實在的,我有點緊張。”



    柯嶼斜她一眼:“你又不是沒拍過一鏡到底?”



    “沒拍過這麼長的,而且阿柔的臺詞太密了,麻雀一樣。”



    兩人聊著天,攝影組那邊有了定論,確定了行車動線和場景時長是匹配的。



    接下來需要排練下一場,同樣的,動線、臺詞長度、語速三個維度確定一個完整場景的時長,由此來推敲運鏡和布光的思路。



    整個場景是實景一比一復刻過去。



    真實的寧市西關附近並無火車站,如果是普通電影,自然可以前半部分在棚裡拍綠幕,後半段實景,再通過剪輯完成敘事上的轉場,但



    顯然,對於一鏡到底來說,無法做到兩人從下火車、上出租、進西關的一整條線性拍攝。



    為此,劇組首先勘察了真實的西關,確定了場景,繼而將這一整個場完全復刻進了影棚,至於出租車上的街景,則通過特效完成——觀眾在看的時候應該很難想象,這出戏是車子在迷宮般的綠幕裡繞來繞去拍成的。



    由此,整個第三卷才總算實現了從火車車廂、車站、出租車、西關的一鏡串聯。



    三卷的拍攝方案是一早籌備時就確定的,投資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因此除了gc和三月影視之外,破天荒地加入了另兩家出品方,但隨著項目進度推進,最先的預算不斷被推翻、增項,聶錦華整個人都要掐人中急救了——成本已經直奔兩億而去。



    臨近殺青,採訪多了起來,按主創的高冷勁兒,自然不會抽出時間來討好媒體,kpi全靠聶錦華扛了。



    “不管是對製作水平還是概念上來說,我都看好這部片成為華語標杆,”聶錦華又一次對著媒體一本正經侃侃而談,“《再見,安吉拉》所代表的,就是華語電影工業的前沿。”



    “有沒有擔心過叫好不叫座?聽說現在成本快三億了,有沒有可能回不了本?”



    “沒有到三億,不過對於票房來說,如果能爆當然最好,要是爆不了,我們也會很坦然地接受,尊重觀眾的選擇。”



    其實媒體更想把這個問題拿去問商陸,奈何根本見不到導演的面。



    真正投入到預演中,應隱才感受到其難度和繁瑣,絕非普通電影可比擬。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第三卷不像前兩卷,不是炸樓就是殺羊,容錯率低至零不成功便成仁的那種。第三卷是允許ng,允許精雕細琢的。



    她飾演的阿柔,是阿寶的外孫女。



    抗戰結束又迎來解放戰爭,阿寶跟著軍隊從南征北戰到了步步後退,退至東南,這支嫡系部隊的有生力量走到了最後的結局——臺灣。阿寶跟著無數的軍人與新鮮壯丁,在風浪之中登島,這之後,他在臺灣遇到了日本遺孤,並與之結為夫妻,隨著妻子在日本鄉下的祖母傳來音信,兩人一同遷至



    日本。



    阿柔就是在這樣背景下出生成長的,不過,隨著她的長大,外公阿寶的記性已經越來越差了,時常唸叨一個名字,那是個洋名,代表著一個洋妞——“安吉拉”。



    “幸好啊,外婆早就去世了,不然聽你天天念著「安吉拉」長「安吉拉」短,不病死也氣死啦!”



    應隱與柯嶼對著戲,心血來潮,捲成筒的劇本在柯嶼身上敲了一下:“喂,你什麼時候正式上老年妝啊?我好想看。”



    “後天。”



    “那……”應隱靠過去,神秘兮兮地問了個極其低級的問題:“商陸看了會不會對你失去興趣啊——短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