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渡清江 作品

第五十七章 朕得有自己的親信勢力

    增加財源的方法有很多種。

    但在朱由校看來,開辦官營商業更加符合大明帝國的長遠發展需求。

    畢竟大明帝國新增的社會財富已集中於商業是事實。

    因為現在的大明可不是十九世紀的那個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的滿清。

    現在的大明依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擁有著世界最先進的生產力。

    因為大明好歹有數千年的技術沉澱,在工業革命出現以前,就是鐵器時代的先進生產力代表!

    所以,地理大發現後,全球貿易一大開,幾乎全世界的白銀都流入了大明。

    據朱由校所知,有歷史學者說過西洋殖民者把美洲搶來的白銀幾乎都拿到中國換取了中國的絲綢和瓷器這些產品。

    也正因為此,可以說因為全球化,大明賺的是盆滿缽滿。

    這後世的發達國家一樣,因為佔據生產力上游,藉著全球化的春風,大發橫財。

    但可惜大明賺的錢大部分是為私人所有,集中在權貴士紳手裡。

    偏偏這些權貴士紳還免稅逃稅。

    所以,大明朝廷是根本就沒享受到這方面的福利。

    老百姓自然更加享受不到,甚至還會被更有錢勢的權貴士紳通過兼併田地逼得更加的走投無路。

    而朱由校作為皇帝要想讓朝廷更有統治力,讓大明的財富利益分配更公平,就必須把全球貿易開始後的利益奪過來。

    另外,大明朝廷的主要收入雖然還是農稅,但大明不可能再在農業上增加很大收入。

    因為大明田地有限,而農業技術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進的。

    而且農業受氣候影響大,可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氣候對農業都是不友好的。

    何況,大明有免稅資格的權貴士紳隨著帝國的延續是越來越多,他們佔有的田地也越來越多。

    所以,大明的農賦正常情況下只能越來越少,除非加徵農稅,可一直加徵下去,大明的百姓遲早要反,大明的統治體系遲早崩盤。

    因此。

    大明要想不亡,繼續強盛下去,只能去商業上開闢財源。

    而開闢商業上的財源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加徵商稅,一種是以搞官辦商業。

    萬曆已經搞過商稅,派太監去各地收礦稅就是例子。

    但遭到的反對聲很大,以至於在泰昌即位後,東林黨就當即慫恿泰昌把這個制度廢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