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渡清江 作品

第八十一章 召見四部尚書

    事實上,對於這些文官突然在財政支出上發難的行為,早在朱由校意料之中。

    朱由校也知道大明的財政制度的確很糟糕。

    因為權貴士紳免稅的緣故。

    而商品經濟發展的宏利又未到朝廷手裡。

    所以就使得朝廷的收入不但沒有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而增加,相反還因為免稅階層的擴大而減少。

    而到現在內憂外患加劇的時候,朝廷開支也就增加,但朝廷收入偏偏又減少了,所以就只能加賦於民,最終使得朝廷和百姓兩頭都是越來越窮。

    因此。

    忠心愛民的一些文官會盡量要求朝廷節省開支,以避免百姓負擔過大。

    而有私心的文官也希望朝廷儘量節省開支,千萬不要到最後不得不從他們身上收稅。

    最終,文官集團內部無論忠奸與否,政治主張都趨於一致,都希望朝廷節省開支,能少花錢就少花錢。

    不過,在朱由校看來,治國理政不是節約錢就可以的,因為有些事就不是節約錢就能辦好的,甚至會因為過於摳門而使得事情變得更糟糕。

    所以,朱由校沒打算因為這四部尚書要錢就選擇退縮妥協。

    因為朱由校已經有解決大明財政問題的法子。

    甚至有最直接簡單有效的法子。

    只是朱由校為不讓天下太過動盪,且不想自己這個皇帝面臨的風險太大,才選擇了先練兵和培植親信並緩緩改變大明財政困境的法子而已。

    但真要是把朱由校逼急了,朱由校真會做出像他威脅孫承宗那樣的行為。

    第二日。

    吏部尚書李汝華、戶部尚書汪應蛟、兵部尚書張鶴鳴、工部尚書王佐以及閣臣方從哲、韓爌、王象乾三人皆來到了朱由校面前。

    本來四部尚書以為題本上去這麼多日子後,皇帝會像萬曆一樣留中不再理會他們。

    但四部尚書沒想到皇帝陛下突然要召見他們。

    四部尚書因此自然是很欣悅的,都認為皇帝還是在乎天下軍民死活的,也在乎自己江山社稷的,而只要在乎就好,只要還在乎就知道遼事該怎麼做。

    四部尚書一到乾清宮先向朱由校行禮後,朱由校就先看向了張鶴鳴:“兵部先說,朝廷欠天下軍餉多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