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渡清江 作品

第三百四十六章 遼東比武,勝者進入西廠當差

    “取消士紳優免,倒是一項可行之策,如今有田者,多為士紳,故而優免數額巨大,若取消優免,令官紳一體納糧當差,至少能讓如今歲賦多兩千餘萬石糧,養百萬精兵目前是足夠的,只是朝廷開支是在增加的,宗藩與百官俸祿與榮養銀,士子補貼、退伍軍人的撫卹銀,這些大額支出都在增加,將來是否足夠就不得而知了。”

    內閣大臣徐光啟這時候先說了一句。

    他的家族是最早和皇帝合作經營官辦產業的人,和方從哲一樣,不在乎朝廷怎麼徵稅,因為他們和皇帝合作的官辦產業,本身的大部分都已經歸於朝廷。

    而對於官紳一體納糧一事,商賈世家出身徐光啟就更加沒什麼自己被割肉的感覺。

    所以,他也就表態支持官紳一體納糧之政。

    但徐光啟作為朝廷重臣,在其位,得謀其政,自然也會在國家層面思考“官紳一體納糧”的必要性,因而,繼續說出“官紳一體納糧”也難以讓朝廷歲賦持續增長的話來,倒也沒有想到要照顧方從哲的面子,只說“官紳一體納糧”好的一面。

    “要足夠的話,還不如直接提高商稅!”

    但戶部尚書畢自嚴這時候則順勢語出驚人地回了一句。

    朱由校和其他重臣皆抬頭看向了他。

    畢自嚴是山東官僚大地主出身,除其本人為尚書外,其弟以及族中其他人都在朝廷為官,甚至擔任督撫要職。

    大明的權貴士紳雖然既是地主也是富商。

    但因為地緣經濟的不同,也有偏重,像畢自嚴這種家族更多的成分是傳統的地主,主要經濟收入還是農業,商業比重不大。

    所以,畢自嚴更願意讓朝廷直接提高商稅。

    “朝廷的商業稅收和關稅是一直在增加的,而且增加的遠比田賦快!而取消士紳優免,與加徵田賦本就沒有區別,只能解決一時之增益,而不能讓朝廷歲賦一直增加,唯有商稅如果能提高,直接成為朝廷主要稅種,那將來只要通商到哪裡,大明的歲賦就會因為到那裡而增長!”

    畢自嚴接著說道。

    “好一個通商到哪裡,大明的歲賦就會因為到那裡而增長!”

    朱由校這個皇帝聽了都有些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