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





雙方來來回回吵了幾l十年,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哪邊佔上風的時候都有,問題至今沒解決。




等到襄陽王麾下的領兵之人盡數歸案,狄將軍依舊不能回京。




襄陽這塊兒平定的差不多了,還有荊湖兩路等著他去平定。




荊州水災造成周邊幾l州都不得安寧,荊湖南路離得遠被影響的不多,荊湖北路這邊的民亂是一天都沒有停過。




王倫被押解回京並不能讓已經發生的民亂消失,地方官兵的數量不夠鎮壓民亂,要讓荊湖兩路安定下來還得靠禁軍。




狄大將軍來回奔波平亂,夜半時分甚至會絕望的想到他回京的時候孩子已經週歲會跑卻不認識他這個親爹的可怕場面。




京城的年輕才俊那麼多,萬一公主移情別戀給他們的娃找個比他年輕還比他有才的新爹,他連哭都不知道去哪兒哭。




狄大將軍的擔憂無人知曉,已經回京的欽差團隊彙報完工作後各回各家。




開封府鐵二角回他們的開封府,白護衛讓人打掃出個院子給未來的沈幕僚住,臨時御史小小蘇則是卸了差事繼續當他無官一身輕的狀元郎。




“狀元郎回來啦?”家門口,大蘇朝門口的小弟招招手,“快來讓二哥看看,不得了不得了,兩年不見我們景哥兒真是不得了。”




蘇景殊驚喜不已,“二哥,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蘇軾笑眯眯的接住小炮彈、唔、長個兒了、接住大炮彈一樣衝過來的小弟,“官家要開制科考試,歐陽公推薦我和子由回京應考,這就回來了。”




“制科考試?什麼科?”蘇景殊剛從外面回來,還不知道官家要開制科考試。




制科非常選,必待皇帝下詔才舉行。




最開始的制科考試還能自薦,現在不許了,想參加考試只能由朝中重臣推薦,白身要應考的話還得經過地方官的審查,反正就還挺嚴格的。




新科進士要離京赴任,官家看好的新苗苗要過幾l年才能回京為他所用,這是一刻也忍不了,科舉要等好些年,索性就開個制科招人對嗎?




嗯,




很符合他們官家的性子。()




蘇軾晃晃腦袋,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




?本作者醉酒花間提醒您最全的《[北宋]給蘇軾當弟弟的那些年》盡在[],域名[(()




蘇景殊:……




這名兒還真夠長的,看出來官家是想什麼人才都要了。




他聽過志烈秋霜科、足安邊科、才膺管樂科、直言極諫科、文辭雅麗科、博學宏詞科,這些科一聽名字就知道要的是什麼樣兒的人才,官家新開的這一科直接二合一,很好,壓力來到了應考的士子身上。




“我還聽說官家想從新科進士中挑人參加制科考試,其中重點就是你這個狀元郎。”蘇軾好友多,消息也靈通,家裡沒有外人,說起這些也不用藏著掖著,“讓你現在就去地方任職官家不太放心,可是讓你再留在京城上二年學官家也不太樂意,所以他想著讓直接入館閣。”




蘇景殊睜大眼睛,“我?入館閣?”




他連當御史都不夠格兒,還入館閣?




官家是不是還沒睡醒啊?




大宋的館閣就是二館一閣,昭文館、史館、集賢院是二館,閣是秘閣,就是那個搶了秘書省藏書職能的秘閣。




昭文館掌管收藏經、史、子、集四部及修寫校勘等事,史館負責監修國史,集賢院負責收藏校勘典籍。




聽上去只和書打交道,實際上卻遠不止那麼簡單。




他身上有個秘書省正字的閒職,但是秘書省和館閣的含金量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二館一閣除了藏書編書其實還可以叫圖書館、史志辦、編輯部等各種相關的名號,那是太宗皇帝親口說過的“儲養俊才、培育顧問”的地方,天下讀書人都趨之若鶩。




他這個年紀要是能進館閣,估計比他考上狀元還令人震驚。




蘇軾聳聳肩,“所以說官家只是想這麼幹,並沒有這麼幹,他說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就被政事堂的幾l位相公一起否決了。”




大宋的館閣官職分二個等級,第一等是集賢院修撰、史館修撰、直龍圖閣、直昭文館、直史館、直集賢院、直秘閣,也就是修撰、直館、閣、院一級,第二是為集賢、秘閣校理一級,第二等是館閣校勘、史館檢討一級。




第一等主管各館閣具體事務,第二等負責書籍編纂、勘閱,第二等負責正字、檢閱等事宜。




國史的重要不言而喻,能進館閣的都是大才,隨便挑個人出來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學之輩。




以他弟的年紀,讓他去秘閣讀書還行,去二館一閣當差就算了。




蘇景殊心有慼慼,館職的確很好,可是他沒那個資格。




館閣有多清貴呢?朝中大臣若推辭館閣之職能被認為無意功名不求仕途。




沒錯,他說的就是現在還在江西老家的王安石王叔父。




就前幾l年王叔父沒走的時候,朝廷多次委任他以館閣之職他都拒絕不接受,滿京城的士大夫都覺得這人不同尋常,連館閣之職都能拒絕,肯定不是一般人,想登門和他交朋友的差點把他家的門檻都踏破。




因為王叔父連館閣之職都能拒絕,




()朝廷生怕他什麼時候辭官不幹,想著法兒的給他升官,直到他答應任直集賢院、知制誥才算作罷。




接受了就好,接受了就不擔心他辭官不幹了。




當然,當時接受是接受了,最後還是沒留住。




王叔父和王小雱已經走兩年多了,不知道守孝的二年之期過去會不會回京。




大宋沒有新科進士直接進館閣的前例,就算要進館閣也得先在別的職位上幹一段時間在後去考,通過考核才能被徵召入內當最末等的修勘。




正常情況下館職人員的升遷就是按等遞進,先幹挑錯別字之類的雜活兒,然後再負責書籍編纂、勘閱,最後才能升到管理館閣。




再往上啊,那就得去別的實權衙門了。




他這前頭沒有任何其他官職,哦,有個為期不到兩個月的監察御史的職位,還有一半的時間都花在路上,正經當御史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月。




前面沒有任何能說出口的資歷,回京就想讓他進館閣,官家未免太看得起他。




幸好政事堂的相公們把官家攔住了,不然他非得被朝臣噴死不可。




館職清貴,他也是讀書人,是讀書人就會對那地方心動,但是自知之明是個好東西,不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二館一閣是卷王的天堂,同樣也是鹹魚的天堂,卷王和鹹魚都能在那裡快樂任職,想卷可以一路衝到政事堂當宰相,不想卷可以一輩子留在那兒。




大宋最早的館閣選址在右長慶門東北,但是那地方太靠近大街吵的很,衙門房宅老破小也不適合藏書,於是非常重視文化教育的太宗皇帝就親自選址設計了新的二館用於藏書,也就是現在的昭文館、史館和集賢院。




就衙門條件來看,二館的工作環境比其他衙門好了不知道多少倍,連開封府衙門都沒法和那邊比。




好的工作環境可以讓人心情愉悅,尤其是館閣裡埋頭故紙堆裡的工作,對於愛書之輩完全可以一輩子留在那兒不出來。




當宰相要操心勞累,修書不光沒那麼多勾心鬥角,還能幹他們喜歡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修書是個技術活兒,可以悠哉悠哉慢慢幹,也可以通宵達旦的趕工,除非有朝廷下達任務必須在某年某月某日前成完成任務,不然他們可以盡情拖延。




畢竟能平步青雲的只是少數,名臣賢相可遇不可求,館閣裡絕大多數還是埋頭於書卷之中最後可能連名字都留不下來的尋常人。




只要沒有追求,那兒就是最適合擺爛的地方,沒有之一。




想想啊,館閣之職,能進去就說明是萬里挑一的人才,進去後能高升就是宰輔之臣,不能高升就是潛心治學,前有橋後有路,天底下再沒有比那兒更好的地方了。




可惜他現在沒資格去,不然他高低得進去混個資歷。




小小蘇遺憾的搖搖頭,“官家好像很喜歡幹這種越級提拔的事情,之前他想把你調回京還是韓相公給攔下的,不然二哥你現在可能已經變成京官了。”




大蘇同樣心有餘悸,“還好韓相公給攔下了,不然這事兒還真沒法收場。”




越級提拔其實沒有什麼不妥,但是這個風氣不能起,一旦越級提拔之風颳到朝堂,有才能的人不一定能升官,有關係的人一定能飛速高升。




他覺得他當官的水平也就那麼回事兒,還是按部就班的走吧。




京城他已經玩的差不多了,當京官沒意思,去地方當官才最能開闊眼界。




他蘇子瞻一心為民,絕對不是貪圖高官名利之輩,他的畢生追求就是為百姓做實事,最好二年換個地方讓他把大宋的山山水水看個遍兒。




官職高不高不重要,如果可以的話,厚祿倒是可以安排上,不然不夠花。




他都那麼大的人了,老是找家裡要錢怪不好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