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順狄嬋兒 作品

第11章:詩驚兩大儒

  “窗竹影搖書案上,

  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事成,

  莫向光陰惰寸功。”

  頃刻間,兩位大儒的身子都是一震。

  號稱詩仙的嶽華峰,張嘴看著眼前的張志偉,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這首詩寫得太絕了!

  語言上平易淺近,質樸自然,沒有一個難解的字句,毫無半點雕琢的痕跡,卻出語警策,情意深重。

  特別是前兩句,寫窗外的竹影子在書桌上搖曳,野外泉水叮咚,彷彿流入了硯臺中。

  描繪了竹影添案,泉流入池的情景,畫面有動有靜,意境美妙。

  一個‘搖’字生動表現出了竹影曼妙靈動、搖曳生姿的畫面感,一個‘入’字營造出了野外泉水,靜默融入硯池的清幽意境。

  更是烘托出後兩句裡的少年性情高潔、勤奮好學的形象,又間接含蓄告訴世人,年輕時努力是有益於終身的大事,面對匆匆逝去的光陰,絕不能絲毫放鬆自己。

  這種詩——自己是萬萬做不出來的!

  而一旁的聶賢也正沉浸在這首詩的意境中,喃喃自語“果然是好詩,果然是好詩。”

  他知道能作詩的人有很多,但能做出這般千古絕句的人,在他有生之年還真沒見過一個活著的。

  隨即又急問張志偉:“李天順師從何人,怎麼老夫從沒聽過有這號人物?”

  張志偉答道:“學生也問過他,可他說只讀過幾年私塾,其餘的都是自學成才。

  而且學生也確認了這一點,當時他身穿囚服,卻仍不忘在京兆府的班房裡苦讀經典,由此就足可以看出此人視書如命,意志堅定!”

  天才,此子絕對是個天才……

  聶賢再次被驚到了……什麼叫身陷囹圄還不忘讀書,這就是,一時手裡的茶杯都忘了放下。

  要是能把這個人弄進翰林院,再成為自己的學生,以後定是朝廷棟樑之材,也會為自己留下一段‘慧眼識大才’的千古佳話!

  就在這時,就見嶽華峰忽然對著張志偉叫道:“快、快拿著老夫的名帖去京兆府。

  就說這個李天順是老夫的學生,告訴府尹此案必須要重新審理,屆時老夫也會一併參加。”

  一旁的聶賢立時明白了嶽華峰的心思,也忙看向張志偉道:“不行,志偉你拿著為師的名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