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415 當然是投奔光明啦


  確實有坦克,但不是最先進的“虎王”,甚至連四號和五號都不是,而是德國在戰爭爆發前就已經裝備的三號坦克。

  三號是一個不成功的系列,產量最高的三號j型也只生產了1500輛,從1940年開始逐漸被四號取代。

  在四號和五號成為德軍主力坦克之後,德軍試圖對三號坦克進行改進,曾經將一部分三號坦克改裝成噴火坦克用於俄羅斯戰場。

  這個轉型也並不成功,隨後三號被大量裝備給駐紮在佔領國的二線部隊駐屯軍,法國境內的大部分裝甲部隊,裝備的都是三號,以及更早生產的二號。

  三號坦克的戰鬥全重只有25噸,正面主裝甲厚度只有45毫米,其武備系統是一門50毫米坦克炮,以及一挺同軸機槍,連高射機槍都沒有配備。

  二號的性能更弱,不過即便如此,輕裝步兵在面對這兩種坦克的時候,如果沒有趁手武器,那就會被輕鬆屠殺。

  街道煙霧瀰漫之後,上尉從矮牆後躍出,衝向對面的街道。

  這是南部非洲軍隊的習慣,英軍和法軍軍官,在衝鋒的時候會說:給我衝!

  南部非洲軍官則是“跟我衝”,所以南部非洲的士兵,永遠都比英軍和法軍更勇敢。

  十幾名士兵跟著上尉衝到街對面,然後他們就聽到坦克發動機的聲音。

  上尉不著急,還是先觀察,在發現是三號坦克,而且只有一輛之後,上尉抬手把揹著火箭筒的火力手叫過來。

  南部非洲軍隊的裝備也不太一樣,山地步兵配備的裝甲部隊較少,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這種特殊武器就多一些,裝甲部隊裡這兩種只配備到排一級,山地步兵直接到班。

  這時候距離已經近到火力手都不需要瞄準的程度,一發火箭彈過去,三號坦克車體正面被擊穿,車長僥倖未死,打開頂蓋想逃生,被步槍手們亂槍擊斃。

  半自動步槍這種環境下真的好用,毛瑟還得打一發拉一下槍栓,半自動步槍連續扣扳機就行了,兩支半自動就能打出類似輕機槍的效果。

  “上,上上上——”上尉不停留,帶領士兵們繼續前進。

  呯!

  德軍狙擊手再次開槍,這一次依然沒有擊中,估計技術也不太行。

  也正常,德軍的優秀狙擊手都在俄羅斯跟瓦西里們對線呢,駐屯軍怎麼可能有優秀狙擊手嘛,就算有,也是上一次世界大戰退役的老兵,還能不能拿得動槍都不好說。

  “霸王”行動開始後,盟軍俘獲的德軍戰俘,年齡最大的達到69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1歲。

  11歲!

  在南部非洲剛上中學。

  69歲也已經是頤養天年的年齡,在歐洲卻還要和盟軍這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殊死搏鬥,既可恨又可悲。

  德軍狙擊手沒有第三次機會了,南部非洲軍中的精確射手都是年輕力壯,而且經驗豐富的好手,躲藏在廢墟中的德軍狙擊手很快被發現,一擊喪命。

  狙擊手之間的對決,就是第二次卡昂進攻的縮影。

  一方準備充分,佔盡優勢,兵力充足。

  另一方困獸猶鬥,後勤斷絕,孤軍奮戰,這本來就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卻生生讓英國人搞成了連續劇。

  不止卡昂的德軍,巴黎的德軍也是困獸猶鬥。

  早在十天前,巴黎的鐵路工人就舉行大罷工,導致巴黎和外界的交通徹底中斷。

  工人罷工也算是法國傳統了,法蘭西共和國時期,每隔一段時間工人就會舉行罷工,頻率跟休假差不多。

  法國鐵路工人罷工的頻率尤其頻繁,不僅持續時間長,而且態度堅決,只要沒有達到目的,就算天王老子來,老子也不上班。

  法蘭西共和國統治的時候,法國鐵路工人就那麼勇於反抗,現在換成德國人統治,法國鐵路工人罷工的理由更充足。

  和以前不一樣的是,罷工的鐵路工人沒有回家睡覺,而是主動加入反抗軍,對抗德軍統治,這有力的策應了盟軍的進攻。

  跟德軍那些個老弱病殘不一樣,鐵路工人可都是正值壯年的年輕人,體力充沛,精力旺盛,關鍵有組織有紀律這就更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