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2528 輕鬆反推

  戰爭之神進化到坦克大決戰時代,依然是主宰戰場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南部非洲炮兵歷史悠久,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發揮了重要作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南部非洲步兵和裝甲兵都曾大量裁撤,炮兵一直維持著相對較大的規模。

  和上一次世界大戰相比,南部非洲炮兵又有了長足進步,自行火炮的比例大大增加,火箭炮的列裝,使炮兵的打擊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傳統意義上,在南部非洲,只要能用炮彈解決的問題,絕不用人命填充。

  和南部非洲遠征軍相比,德軍的火力打擊能力下降嚴重,39年的德軍,炮兵實力還是很強大的,在經過五年的血戰之後,德軍新組建的步兵師,甚至連炮兵團這個編制都已經取消,只剩下單純的步兵。

  凱塞林的手下並不算精銳,雖然全部是由德國人組成,不過卻是在殘陣基礎上,加上沒經過嚴格訓練的老弱病殘,匆忙組成的。

  這些部隊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

  軍隊內部有一個說法,叫老兵怕槍,新兵怕炮。

  原因是老兵都知道,有經驗的重機槍手,可以對步兵進行壓制,或者是精確點殺,步兵在面對重機槍的時候,幾乎沒有反抗能力。

  新兵對重機槍的威脅瞭解不夠,反倒是火炮的威力更有威懾性,很多新兵在面對炮擊的時候缺乏經驗,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傷亡自然也就直線上升。

  向雷馬根進攻的德軍,大部分都是新兵。

  遠征軍的炮擊才剛剛開始,德軍的進攻就陷入混亂,在失去坦克的保護後,德軍完全無法組織有效進攻,草草收場。

  遠征軍不僅裝備數量眾多的重炮,迫擊炮和反坦克炮的數量同樣很多,連高射機槍在面對進攻的時候都可以將槍口放平,當做重機槍使用,德軍在面對經過十餘天精心構築,武裝到牙齒的遠征軍陣地,根本無從下手。

  所以齊寧就很驚訝,他根本沒有得到開槍的機會,進攻的德軍士兵甚至都沒有進入齊寧的射程。

  南部非洲遠征軍的火力搭配是很合理的,遠距離有火炮,中距離有各種輕重機槍,輕裝步兵也就只有在德軍進入300米射程後,才有開槍的機會。

  300米只是個大概數字,在這距離上,除非射擊技術極其優秀的精確射手,才有機會精準命中,其他人就不用浪費子彈了,基本沒什麼作用。

  齊寧的射擊技術也不錯,可是在300米的距離上把握也不大,突擊步槍在200米之內效率比較高,300米的距離上,只有槍榴彈才能發揮作用。

  遠征軍的槍榴彈也挺多,大部分是配發“超級左輪”的專業榴彈手,輕裝步兵的步槍上,很少加掛榴彈發射器,這玩意兒在城市戰中比較有用,野戰用處不大。

  “這就完了?”同樣沒得到機會的卡吉爾也失望,他也沒想到德軍居然一觸即潰,沒有絲毫韌性。

  “要不然你還想怎麼樣呢——等德軍衝上來,和他們大戰三百回合?”齊寧收拾東西,準備回掩體。

  正常情況下,德軍在進攻失利後,接下來會對遠征軍陣地進行飽和炮擊,然後再發起第二次進攻。

  戰爭就是這樣,其實很枯燥的,炮擊之後是地面進攻,直到某一方撐不住為止。

  防守方當然也不是一味被動挨打,十幾天的時間,足夠遠征軍佈置完善的防禦陣地。

  一戰期間的塹壕戰,遠征軍就以出色的土木工程,最大程度減少傷亡。

  經過二十多年的反覆完善,南部非洲軍隊在土木工程這方面大幅進步,陣地不說固若金湯,該有的肯定有,防炮洞和散兵坑通過交通壕聯繫起來,輕重機槍火力點合理搭配,反坦克炮和協助防守的裝甲車、坦克,戰位也都經過特殊加固,德軍想要攻破遠征軍的陣地,不付出巨大代價,很難如願。

  德國人確實機械古板,和齊寧想象中一樣,炮擊很快就開始。

  這時候齊寧和卡吉爾,以及其他戰友都已經躲進堅固的防炮洞內,等待炮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