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頭 作品

第1999章 助紂為虐

    早上八點,在羅德西亞汽車工作的貝克準時出門,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貝克在德語裡的意思是“麵包師”,看名字就知道貝克是徳裔,貝克沒能達成他父母的美好期許,沒有從事麵包師這份工作,而是選擇在羅德西亞汽車成為一名出色的電氣工程師,羅德西亞汽車最新推出的電動汽車,其中就有貝克的貢獻。

    別懷疑,1930年代的電動汽車,或許比不上另一個時空2020年代的電動汽車,但是和2000年以前的電動車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某些方面性能還更加出色。

    想不到吧,想想那位乘坐電動滑板車的紐約女人,1916年就有了。

    乘坐電車前往公司的這段時間,貝克通常用來看報紙,他是《泰晤士報》的忠實讀者,拿到第一筆薪水之後,貝克訂了一整年的《泰晤士報》,除了讀報之外,貝克還是一名剪報愛好者,每當貝克看到有價值,或者是有意義的新聞,貝克就會剪下來長期保存。

    今天的《泰晤士報》,頭版頭條黑體加粗的新聞是《重生還是愈發沉淪——來自德國柏林的深度報道》。

    作為一名徳裔,貝克對有關德國的新聞很關心。

    德國進軍萊茵蘭之後,貝克深受鼓舞,他已經向羅德西亞汽車遞交了辭職申請,也想返回德國,為德國的重建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看新聞之前,貝克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張圖片。

    這是一張德軍部隊正在進入萊茵蘭的照片,照片上年輕的德國士兵們服裝整齊,滿臉羈傲不遜,他們正排著整齊的隊列行走在城市街道上,街道兩側民眾表情嚴肅,沉默不語。

    照片的角落裡,一個失去了一條腿,坐在地上乞討的人引起貝克的注意,那人身上穿著的,是德軍在上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軍裝。

    當注意到這一點的時候,貝克的心被隱隱刺痛。

    坐在地上乞討的一戰傷殘老兵——

    以及正在走上戰場的德國年輕人!

    這對比太鮮明瞭,讓人情不自禁開始思考,戰爭為德國人帶來的究竟是什麼,是榮譽和鮮花,還是傷痕和死亡。

    《泰晤士報》一貫忠實於新聞事實,記者在報道新聞的時候很少摻雜個人感情,而是用更多的事實描述,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判斷。

    今天的新聞也一樣,記者用較大篇幅描述德國的現狀,以及歐洲各國對於德軍進入萊茵蘭引發的擔憂,其中一段關於德軍士兵的描述,引發貝克的強烈共鳴。

    這是一段來自法國報紙的轉載,作者是德國人,他以沉重的口吻寫道:年輕的士兵接受國家的召喚穿上軍裝,就像他們的前輩一樣,可是年輕人並不知道,未來的德國會走向何方,可能是和平,也可能是戰爭,愛好和平的人們希望德意志以一種更和平的方式,為德國人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可是目前看來,這種希望正變得越來越渺茫——

    看完新聞報道,貝克心情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