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蘿阮煙 作品

第十二章 抓籤進學


                 李老頭和李老太太在供李老二讀書這件事上不可謂不下本錢,一來是生在莊戶人家,李家往上數幾輩都是泥腿子,在大夏朝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鄉下人對於讀書人總有一種天生的嚮往和崇敬;二來,李老二雖然連續三年科考落榜,但讀了十多年的書,好歹掙了個秀才。

  李老二雖然不屬於成績優異的廩生,沒有國家發的補貼,但是好歹也是個村裡人人尊敬的秀才老爺。

  秀才無功名,但還是有些好處的。李老二考上秀才以後,李家也跟著沾光,首先是免除了家中三個兄弟的徭役,其次也稍微減輕了家中的賦稅。因此李老頭更是全力以赴的支持李老二科考,希望李老二能考上舉人,得了功名以後能提高李家的門楣,讓幾輩子都是泥腿子的李家飛上枝頭。

  而且秀才雖然有些地位,卻只有考上舉人後,才能算得上“鯉魚躍龍門”。

  在大夏朝,秀才和舉人可是天差地別,中舉之不易,少則寒窗苦讀十幾載,多則一生止步於此。這是不少讀書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逾越的鴻溝……

  我國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就曾創作過一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其中有一個故事講的就是范進中舉。

  范進大半生窮困潦倒,五十四歲中舉之前,家裡窮得揭不開鍋,鄰里無一人借米賙濟,岳父肆意辱罵;中舉之後,四鄰恭賀,胡屠戶變臉,范進喜極而瘋。雖然小說有誇張的表現,但不得不說,舉人和秀才確實是天壤之別。

  李老頭一心想讓兒子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但奈何科舉漫漫長路,家中竭盡全力供李老二讀書,如今已是捉襟見肘外加一貧如洗。想要再供一人,談何容易?

  由此可見,當李老頭拍板決定再選一人供讀時,對於家中是何影響了。近幾日,李家上下氣氛低迷,就連平日裡調皮搗蛋的幾個半大小子,也受家裡的氣氛影響沉默了不少。唯有李凌峰心態放得寬,該吃吃該喝喝,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活人還能讓尿憋死?

  李家土牆房外的院子裡,李凌峰手指凍得通紅,帶著李思玉和幾個堂姐在院中堆雪人玩兒。

  “水兒弟弟,你看我這個雪球滾的夠不夠大了?”李思雲搓了搓小手,眼巴巴的看著李凌峰。

  李凌峰戴著張氏縫的兔皮帽,穿著一身灰色的舊襖子蹲在地上壘雪球,聞言抬頭就看見四叔家的堂姐李思雲手裡抱著個籃球大小的雪球,正笑語吟吟的站在三米外。

  “你這個雪球做頭還行,做身子太小了。”李凌峰憨笑。

  “是嘛……那我再去加點兒。”李思雲自言自語,把雪球放在地上後,又興致勃勃的繼續埋頭苦幹。

  李思玉拿著鏟子從牆根處撮(cuo)了滿滿一大鏟的雪倒給了李凌峰,然後放下鏟子把手放在嘴邊哈了哈氣,就地蹲了下來,好奇的看著自家小弟堆雪人。

  “阿姐太冷的話進屋烤火,堆好了我再叫你。”李凌峰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