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蘿阮煙 作品

第二十章 破蒙


                 眾人齊聚學堂之中,四位先生人手一冊大夏孩童破蒙必備讀物——《聲律啟蒙》。

  不讀聲律,無以語文。

  習文作詩,必要考究聲律。

  大夏朝科考對行文規定嚴格,需要遵從大夏經義,行文講究對仗工整,按題寫意。前三步破題、承題、起講與明代八股取士並無差別,後四步則為定文、託物、寫意、束尾又比八股取士多了一絲人情味。

  聲律啟蒙是大夏孩童蒙學的第一本書,其中詞藻豐富,詩律優美,表意豐富,且對啟蒙孩童明音、辨字、聯想等方面具有較強功用。

  九個孩童兩兩一組,最後就餘下了一個李凌峰。

  雖然這種時候確實挺尷尬的,但是耐不住李凌峰面皮厚啊,他不急不躁,安靜的站在原地,耐心的等待著幾位先生給前面的孩童破蒙。

  每個先生手裡拿的書本雖然一致,但是選取的內容卻不一。很快,學堂裡就響起了孩童稚嫩的童音。

  李凌峰無聊,眼睛不由得看向前方,四位先生領著兩名孩童各自站在不同的方位,正在給底下的孩童破蒙。

  何舉人拿著書站在東面,方臉上帶著嚴肅,不見笑容,聲音穩而清晰:“雲對雨,風對月,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

  何舉人面前的孩童臉上有可見的緊張,小手緊張的攥住衣角,小臉因為先生的不苟言笑而覆上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雲對雨……風…風對……風對月…小鳥對…啊…不是……”

  由於緊張,孩童跟讀一半不由卡殼。

  何舉人司空見慣,畢竟一般孩童前兩遍磕磕絆絆實屬正常,畢竟是第一次接觸,記不住讀不出也情有可原,復又開口重申一遍。

  “雲對雨,風對月,晚照對…對晴空…來鴻……”孩童的聲音再次響起,第二次明顯比第一次記住得更多,只是依然不能將內容全部記住。

  何舉人耐心引導,直到四遍,孩童才將先生說的內容全部流利地重複出來,小嘴不由地呼出一口濁氣,看見先生點頭後站退到一旁安靜等待。

  其他幾人亦是如此,九個孩子中,獨有一人相較於其他孩童更聰穎一些,戰績是兩遍就能重複,而剩下七名孩童則有三人三遍過,李凌峰的堂哥李仕仁就在其中。

  剩下的孩童則有一人四遍,兩人六遍,一人八遍過。

  沒有人“蒙十不過”,四位夫子都滿意的點了點頭。

  李凌峰不動聲色的觀察著小夥伴們的蒙學過程,發現除了何舉人略顯嚴厲外,其他三位先生都比較有親和力,四人都盡心盡責,正耐心地為孩童破蒙。

  看來福德書院師風還不錯啊。

  等眾人都破蒙之後,中間的場地就空了出來,四位夫子聚首看著李凌峰,一瞬間就讓他感覺到了作為一個小學生的壓力。

  如果這具身體裡不是已經成年的自己,恐怕也忍不住腦門冒汗。

  畢竟老師之於學生,無論在什麼時候,不管有沒有犯錯,見到了都會讓人沒來由的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