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蘿阮煙 作品

第二十五章 事實勝於雄辯

  兩人往拱門處走。

  路過東市的時候,一股肉包子的香味突然鑽進了李凌峰的鼻子裡,想著家裡的張氏和李思玉,他就和李老三商量說想用賣藥材的錢去買幾個包子帶回去給娘和阿姐吃。

  李老三自然答應。

  李凌峰拉著自家老爹循著香味去了包子鋪,問了價錢後,八文錢買了四個包子,準備拿回去三房一起吃,到時候一人一個。

  買完包子後,爺倆花了四文錢從雲水鎮回到了李家村,回家的時候,老李家的兒媳婦們正在摩拳擦掌,開始準備起了今天的晚飯。

  李凌峰將包子放在甑(zèng)子(農村蒸飯用的木桶)裡,蓋上蓋子,然後把錢、竹紙和墨條都放好了以後才去院裡砍豬草的那裡,薅了兩把嫩草拿去喂小灰灰和今早帶回來的小野兔。

  李家今天的晚飯吃鱖魚,鱖魚是一種淡水魚,一般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等水草茂盛較潔淨的水體中。

  鱖魚肉豐厚堅實,口感細膩軟嫩,肉片一瓣瓣潔白如玉,對於五臟、脾胃、虛損都有滋補的功效,還可以美容養顏。

  張氏將李老三宰殺去了內臟後的鱖魚去鰓洗淨,在魚身兩側下斜刀,用蔥薑絲醃製一會兒後放入鍋中,旺火蒸過後,再將蒸過的蔥薑絲換成新的,最後澆了一小勺熱油和一點醬油。

  清蒸鱖魚一上桌,魚香瞬間四溢。

  鱖魚的鮮香之味在眾人的鼻尖蔓延迂迴,忍不住讓人食指大動。

  晚飯李凌峰吃得很滿足,雖然吃到嘴裡的魚肉沒多少,但是總算一飽口福了。

  晚飯過後,李凌峰就回到了自己的小屋裡開始了自己在大夏朝話本的創作生涯。

  仔細考慮了很久,李凌峰把一些帶著政治色彩諷刺封建主義社會的小說從候選裡剔除了。

  雖然大夏朝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遠遠達不到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人人吃飽、人人穿暖”還有“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幸福生活,但是身在大夏,自己寫出的話本必須要符合這個朝代的價值觀。

  還要迎合大夏男子和姑娘家的口味。

  想來想去,李凌峰最後還是決定借用金庸老先生的《神鵰俠侶》,金庸老先生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的巔峰了,可以說,沒有老先生就沒有“江湖”二字。

  可見其作品的水準和高度了。

  更何況,《神鵰俠侶》在現代也是膾炙人口的小說,後面還被翻拍成了不同版本的電視劇,李凌峰也都看過。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生。

  李凌峰當初看神鵰俠侶,除了主角外,最讓他記憶深刻的就是郭襄這個人物了,當時他看得興起,對於每個人物的角色使命都保持了理性,但唯獨還是對這個女孩泛起了一絲心疼。

  可惜直到穿越前,他還是一條母胎單身狗,一直也沒有遇見他的小郭襄。

  神鵰裡的人物形象鮮明又經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愛恨情仇,恣意瀟灑。

  不僅能讓男子看後熱血沸騰,也能讓女子讀後熱淚盈眶,他就不信神鵰征服不了大夏朝的老少爺們兒和姑娘媳婦兒。

  李凌峰寫得專注又認真,畢竟自己現在的毛筆字還很一般般,雖然還做不到寫得好看出彩,但工工整整卻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