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蘿阮煙 作品

第三十四章 二伯開小灶

  待兩人站到眼前,李老二負手而立,開口說道:

  “你二人這段時日進學,想必夫子曾教導過你等縣試考校哪些內容,此處吾就不再贅述。”

  簡要說明後,他將手中放在書案上,示意李仕仁和李凌峰一人拿了一本。

  兩人的書不同,但都是大夏主流的經義文章。

  “科考題目雖每屆變化不同,行文要求卻萬變不離其宗。”

  李老二朗聲道:“縣試答卷行文要求自有章程,你二人且看手中經義首卷,讀完後便將所得告知於某。”

  說完,對著二人揮了揮手,施施然落座於書案後的靠椅上,然後取過茶壺為自己倒了一盞。

  二人聞言,各自拿著手中的經義坐到了李老二用飯的桌子旁,開始低頭認真的閱讀起來。

  李凌峰看了一下手中的經義,名為《夏官經》,之前他曾經向周夫子借來讀過,知道《夏官經》也是大夏的《禮》經。

  夏官經第一卷開篇論述三點,即人之所來,人之所存和人之所向。

  李凌峰翻開封面,裡面熟悉的文字立馬在躍然於腦海之中。

  “人之所來於父母,孝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人必先知孝而後立;人之所存於天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先敬天地而求存亡;人之所向於立身行道,道忠於君,居安而恩天子,臨患而不忘國,人必先忠於而後立。”

  夏官經的釋義李凌峰早已滾瓜爛熟,畢竟他除了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外,讀書還習慣遵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所以,他記得越多,寫得越多,這些文字就彷彿和他融為了一體,刻進了他的骨子裡。

  夏官經第一卷不多,內容上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大體上就是在說人要知道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天地,感恩君主……

  李凌峰捂臉,果然主流思想不論什麼時候都有被推崇的理由。這放在華夏古代,不就是《孝敬》、《道德經》和忠君思想的融合嗎?

  在他默默地看完一遍後,發現小堂哥還在專注地理解自己那本書所講的內容,於是又拿起夏官經再一次接受了思想的洗禮。

  終於,等到李仕仁讀完第一卷的內容,把手裡的書放在桌子上後,李凌峰也跟著抬起了頭。

  嗯,資質尚可。

  李老二見兩人不過半盞茶的功夫就讀完了,滿意地點點頭,然後才開口問道:“如何?你二人有何所得?”

  有何所得?

  李凌峰和李仕仁聽見李老二的問話後旋即開始思索起來,想著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略微思索後,李仕仁就和李凌峰眼神交流了一下,然後率先站起身來。

  李仕仁起身說:“君子立身處世,應知養德。不亂於行,不困於心,不縱於欲,行事有依,為人知理,方能成事。”

  李老二聽後先是點點頭復又搖搖頭。

  “你且坐下。”

  李仕仁看著父親點頭又搖頭,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自覺自己雖然答得不出彩,但也不至於錯啊。

  那父親搖頭是什麼意思呢?

  李凌峰看著小堂哥疑惑不解的樣子和二伯的動作,心中明白二伯真正想問的是什麼,如今又更加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