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蘿阮煙 作品

第三十六章 第一桶金


                 李凌峰心潮起伏劇烈,突然激動起來,雕版印刷術在我國古代可是隋唐時期才發明的,而且在唐朝中後期才開始使用啊。

  雕版印刷術刻板費時費工費料不說,刻好的書板大批量還不容易存放,而且如果工匠雕刻時刻錯了字更不容易更正。

  正因如此,北宋的畢昇才在慶曆年間改良了雕版印刷術,從而發明出了更省時省力的活字印刷術。

  活字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

  把刻板轉換成了刻字。

  只要雕刻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隨意拼版,不僅能大大地加快製版的時間,而且活字版印完後,還能拆版,雕刻的活字又可以重複循環使用。

  除此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單個活字小,可比一大塊雕版佔用的空間小得多得多,所以更容易去存儲和保管。

  嘖嘖

  這可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試想一下,如果他把活字印刷術推廣出來,這對於大夏朝的讀書人說,絕對算得上一場大變革啊。

  為什麼大夏朝讀書貴?

  貴的不是紙,不是墨。

  除了學費貴,就是書貴了。書為什麼貴?貴的不是紙,而是印刷!!!

  是把文字印在書本上的過程導致成本太高了,所以連一本話本的新書都要二兩銀子。

  李凌峰心中感慨不已。

  為什麼北宋的文化璀璨,書籍孤本遺留後世數量龐大?

  揚名了像柳永、李清照、秦觀、晏殊、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諸多文人墨客?

  原因雖然不能全都歸結於活字印刷術,但李凌峰敢肯定,正是因為活字印刷術,才能讓這些文豪的筆墨得以更好的留存於後世。

  現在就有一個機會,而且近在眼前!

  穩了穩心神,他並沒有被喜悅衝昏頭腦。

  畢竟他不是專業的木工,雖然知道該如何操作,但至今為止也不過是紙上談兵。

  毛主席說得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要想活字印刷術推出,還需要去不斷的操作與實踐,找來專業的工匠去摸索,才能拿得出成品。

  現在還不著急去弄,因為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只能默默的把此事先記在心裡。

  李凌峰將篷布蓋了回去,跟著林老闆去了後堂。

  林正業先給李凌峰沏了一壺茶水,然後從隱蔽的角落取出了一個木匣,掏出貼身存放的鑰匙開了鎖,才將話本生意所記錄的賬本取了出來。

  “這便是這些日子所有的流水與進項,某記於此冊,好方便小友查看。”林正業將賬本遞與李凌峰。

  李凌峰微微頷首,接過後便細心瀏覽起來。

  賬本用的是古代的單式記賬法,李凌峰大的時候在會計學這門課上就接觸過。

  他還記得給他們上會計課的陳老師曾經說過,單式記賬法有許多缺點。

  單式記賬法賬戶設置不完整,通常只設置少數賬戶,而且其雖然能按時序反映一部分經濟業務,但是隻反映能引起貨幣資金、債權、債務增減變化的經濟業務,而不反應導致其發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