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蘿阮煙 作品

第四十六章 苦逼杜江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李凌峰揉了揉酸脹的手腕,放下手中的毛筆,滿意的看著稿紙上清秀端正的正楷字。

  經過這些時日來不間斷的練習,李凌峰的毛筆字多少也有了進益。

  笨鳥須先飛,勤能才補拙,古人誠不欺我也!

  即便如此,李凌峰也未停止自己對寫好毛筆字的追求,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唯有堅持不懈,十年如一日才能有所造詣。

  雖然不能達到王羲之,顏真卿之流,但也不能拉胯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凌峰心中感嘆。

  怕自己不小心觸碰到未乾的墨跡沾汙試卷和題冊,李凌峰將寫過的稿紙從鎮紙下取出攤平,放在一旁晾乾。

  號舍封閉嚴實,他也不用擔心被風把稿紙吹飛。

  今日的縣考可是要考到傍晚才會結束,李凌峰看了眼剩下的題目,腹中有稿心不慌,所以也不急於一時作答。

  揉了揉微微泛酸的眼睛,他一邊閉目養神的同時也在心裡構思著接下來的題目。

  考卷的第二題是出自於《易經》的“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李凌峰曾在周夫子處借到過此書,此題原文的大致意思也很簡單,即“中午的時候進行集市貿易,可以招來各地的人們,聚集各地的貨物,然後交換物品之後離去,人們從而取得了各自需要的東西。”

  當時李凌峰看到的時候還覺得,“日中而市”反映的是夏朝人對於商業起源的樸素認知。

  李凌峰學的是金融,對於與商業相關的事也更加敏銳,在對原文所表達的意思進行回顧與思考後,他開始揣摩此題真正要考校的內容。

  為什麼出題者要出有關於商業往來的題目?

  李凌峰心中已有答案。

  雖然大夏朝士農工商,商為最末。但古往今來,商業的作用卻不能輕易忽視。

  中國古代的商朝便以善於經商著稱,“商人”一詞由此而來。

  春秋戰國時期,商業日漸繁榮,雖自秦漢以後,受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商業發展困難,但兩宋時期,中國古代又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

  後至明清時期甚至還發展出了商幫。

  由此可見,商業活動與人息息相關,在物質匱乏的古代,“以物易物”就是最簡單的貿易形式。

  有市而有人往來,有人而設市供其貿易。

  李凌峰的雙眼驀然睜開,明亮的眸中泛起一絲奇異的光亮。

  他飛快的撤換了一張新的稿紙後,潤了潤筆就坐直了身體,隨即開始洋洋灑灑的答了第二題。

  “天下市皆起於民,天下商皆為民也。”

  淡定從容的拋出論點破題後,李凌峰自此開始施施然落筆:

  “市者,萬民聚貨以相交易之地也,天下之民各處其方,何以致之天下之貨,各產其地,何以聚之?

  今以日中之時為市,則遠近之民皆得以相及,而貨雖不一,亦可坐而致其聚也。

  交易之法,使民以其所有易其所無,退而各得其所,則無有餘不足之患也。”

  ……

  才思泉湧,逸興雲飛。

  縣試考試不在於破題有多少新意,而在於論證是否合乎情理,是否明題意,是否有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