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蘿阮煙 作品

第七十二章 這也太特麼扎眼了


                 院試落下帷幕,鎮遠府卻依舊華燈初上,燈火通明,不少學子少年風流,這好不容易考完院試,可不就需要好好疏解一下壓力嗎?

  大夏重科考,對於青樓楚館來說,少年學子可以說是一塊香餑餑,要是有文采的考生入了“神女”們的眼,白嫖也不是不可能。

  就在這麼一片天地之下,有的是聲色犬馬,縱情聲色,流連忘返的人,十五六歲的年紀,正值春心萌動,又豈會放棄如此一個長見識的好機會呢?

  不過,雖然有不少學習藉著放鬆的藉口去眠花宿柳,但是,也有人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

  夜幕低垂,李凌峰獨自坐在客棧的房間裡,翻開了先前差小二去文墨居分店購買的書,這一大摞書足足堆了七八寸高,大約二十本左右,全是有關於大渠河歷朝歷代的治理文獻記錄。

  今日策論題給李凌峰提了一個醒,隨著後面考試難度的逐漸攀升,相信類似的策論題目也會增多,而且自然會緊跟時事。

  李凌峰這些年的確看了不少的書,涉獵也算廣泛,但是看得最多的還是經義文,像這種針對性的問題他雖然知道,卻遠遠沒有達到精通的地步。

  如果真正到了實際中去決策,定然會因為了解不夠全面而出現紕漏,特別大夏是一箇中國曆史上不存在的國家。

  大夏朝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地理特徵,並不是完全與中國相似,很多治理政策也不能生搬硬套,必須要結合實際去作用才能減小誤差,發揮最大的作用。

  如今他要參加科舉考試,並不能隨心所欲實地勘探調查,做不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只能從書本出發。

  怎麼樣才能從書上了解一個問題?

  自然是把他的起源,經過,發展,變化全部都學一遍,即便蛛絲馬跡,亦不能輕易遺漏,只有從根源上去了解問題,才有解決問題的機會。

  李凌峰想得很簡單,既然他這方面不足,那他就花十倍二十倍的時間和精力去充實自己,去填補空白,治水關乎民生,絕不能玩笑,或許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讓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倘若有一天,他能站到那個位置,絕對不能拿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開玩笑。

  如果他站不到那裡,也只當開闊眼界,豐富自我了。

  畢竟,他一直相信一句話,那就是,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李凌峰坐在窗邊,鎮遠府的華燈也成為了他讀書的陪襯,少年郎挑燈夜讀,直到所有的熱鬧退卻,天色如墨,窗外一片寂靜也熄了煤油燈,上床睡去。

  鎮遠府的街頭靜了下來,偶爾有一兩個醉醺醺的男子從青樓,或者酒館搖搖晃晃地走出來,涼涼的秋風拂過他們的臉頰,善解人意的帶去了兩分醉意。

  一個少年坐在青石巷中,他身形單薄,面色蠟黃,眼神呆滯的看著天上的明月,不知道在想什麼。

  他有些喪氣,有些頹然,一隻手垂在地上,另一隻手則是捂在胸口,他沒有家了,也不知道該流浪去何方,他身上很痛卻沒錢醫治,只能每日渾渾噩噩的飄蕩在這人世間,不知因何而活,也不知為何而死。